2022年水泥需求总体表现为“需求低迷,贯穿全年,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特征。需求低迷导致水泥价格下滑,而煤炭成本同比上涨幅度较大,在量价齐跌、成本上涨双重压力挤压下,行业效益大幅下滑。
日前,多家水泥上市企业发布2022年公司业绩,其中除青松建化(化工主业)外,净利润均同比下滑,大部分企业下滑幅度超50%。
2022已经过去,未来水泥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各大企业又将有哪些应对措施?
天山股份
从全球看,世界经济陷入滞胀风险上升,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
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各类要素成本仍处高位,经营和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从行业看,水泥、商混市场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增长,局部区域新增产能仍有增加,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从公司看,世界一流战略规划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态势稳健,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新时期,经营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持续加剧。
1、宏观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错峰生产,促进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密切关注和把握经济发展动态;通过集中营销、创新营销抓住市场机遇,优化客户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加强业务经营环境分析,创新经营发展模式,为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战略保障。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通过深化对标提升精细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持续迭代升级公司水泥电子商务平台“聚材商城”,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建材电子商务平台;抓住“产能置换”政策红利,推动富余产能快速退出;推动“水泥+”业务,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2、原燃材料持续高位,企业成本上升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原燃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国家调控政策,进一步巩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合作关系,持续提高直供煤合同兑现率;同时探索适合水泥煅烧用新煤种的开发与实施推广;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持续拓展采购渠道,缓解保供与成本压力。持续加强物流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利用“我找车”平台智慧物流和网络货运的作用,践行循环物流,双向物流,倡导绿色物流,尝试共享物流等多种方式控本,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继续实施招标、采购分离,形成招标、采购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严格控制原燃料采购成本。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资源的有效利用,因地制宜实施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项目、生物燃料替代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占比,采用低价替代原材料,缓解成本上升压力。
3、碳达峰、碳中和带来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环保节能减排要求逐步提高,企业环保刚性投入增加。
应对措施:公司转变管理思维,树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减碳理念,培育全员减碳文化。密切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信息,加强政策研究和学习。探索实施降碳减排举措,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和投入,严格责任制管理;层层树标杆、强对标,通过数字化对标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考核目标和责任,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进公司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海螺水泥
2023年,本集团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司所处水泥行业对建筑行业依赖性较强,与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关联度较高,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可能对水泥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本集团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强化市场供需关系研判,发挥水泥全产业链营销优势,强化终端市场建设,掌握市场竞争主动,巩固市场主导地位。
2、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推进,将促使水泥行业不断加大减碳技术研发投入,在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预计将增加企业生产运行成本。
针对上述风险,本集团将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持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制定中长期碳减排路线,探索经济高效的碳排放控制路径,加强环保前沿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水泥是能源依赖性产业,煤炭和电力成本在熟料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当前煤炭价格仍处高位,一旦由于政策变动或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再度大幅上涨,将会推动本集团生产成本上升,倘若由此造成的成本上涨无法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端,将会进一步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
针对上述风险,本集团将深入研判煤炭等原燃材料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深化与大型煤企战略合作,拓展直供渠道,最大限度降低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使用,优化燃料能源结构。同时,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技改,不断提升生产线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煤电耗指标,减少煤电使用成本。
冀东水泥
1.公司所处水泥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对公司发展影响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影响水泥行业需求的相关政策及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完善营销策略,降低单一、局部市场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努力提升市场份额。
2.国家已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发力,水泥行业将受到落后产能加速淘汰、煤电减量、能源双控、运输结构调整等产业政策的多重冲击,公司业绩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行业动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化、高端化迈进,积极探索节能减排降碳的新举措,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通过产能置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原燃料替代率等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3.煤炭和电力成本在熟料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2021年以来,原煤价格居高不下;2021年10月15日起国家放开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及上下浮动范围,且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水泥企业用电成本上涨。煤电价格上涨已经造成公司生产成本增加,若煤炭价格长期保持高位或持续上涨、电力紧缺频发致电价上涨,由此造成的成本上涨无法传导至产品价格,则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深化与大型煤企的战略合作,深度推进采购集约化管理,提升长协与优质渠道增量,提高长协渠道兑现率,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原燃材料质量;坚持推进节能降耗技改,进一步提高生产线精细化操作水平,不断优化煤、电消耗指标,降低煤、电使用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4.公司主要产能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或不定期的环保限产和错峰停产对水泥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充分发挥大企业优势和规模效应,提前进行熟料储备和区域间熟料调拨等计划和部署,确保满足市场合理需求;同时,公司在错峰生产改善供需关系的背景下,提前谋划制定营销策略,紧密跟踪市场启动情况,及时调整水泥销售价格,保证公司利益最大化。
华新水泥
1国内水泥需求下滑、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业绩下降风险。
2安全生产、低碳环保合规运行的风险。
3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风险。
4国际化经营风险。
为应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采取下述措施,提升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1、展现大企业的责任担当意识,积极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碳”、“能耗双控”、地方政府错峰生产等政策与措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坚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环保”生命线,树立行业清洁文明生产标杆,加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投入,进一步消除/预防潜在的环保风险。
3、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技术创新,打造高度智能化的“无人工厂”,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强化营销精细化掌控能力,以经营思维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聚焦核心市场、价值客户,智慧营销,提升效益。
5、通过加大替代燃料应用持续优化能耗指标,利用集采统购等方式持续降低采购成本。
6、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塔牌集团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主要有以下风险因素:
(1)受制于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
(2)区域市场风险
(3)竞争对手不断壮大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大
(4)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政策的风险
(5)煤电价格上涨风险
公司将根据企业自身状况,紧紧围绕国家及行业政策,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应对生产经营中的风险:
(1)继续全力推进水泥产业做强做精。强化水泥主业管理,实现更加持续、更加强大的产品竞争实力;围绕主业强链延链补链,做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运营管理和加快建设工作;完善营销策略,巩固市场份额;及时做好新型水泥产品研发及推广;继续加强安全环保管理;积极探索区域水泥企业的并购整合,发挥规模效益,推进水泥产业做强做精。
(2)提升混凝土产业效益。进一步整合提升混凝土搅拌站,优化布局,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降低混凝土成本,改进销售策略,提高效益。
(3)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行业动态,积极探索节能减排降碳的新举措,提前规划减排路径,率先采取减排措施,提升碳管理水平。目前公司下属子公司厂区红线内光伏发电项目已全部投入运营,正在加快推进替代燃料项目建设,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总量,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4)全面加强降本增效。通过强化成本管控意识,深化对标对表,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通过实施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推进瘦身强体,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通过加强现场管理、优化工艺技术和材料搭配、完善市场化采购、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攻关和改造、严控费用支出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压减运营成本;通过强化市场营销,不断提升公司效益。
(5)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发展新兴产业,借助专业机构力量,找准国家和政策鼓励扶持的适合公司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集中公司资源优势,推进发展新兴产业项目,谋划发展生物科技项目,努力培育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6)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梳理各项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加快推进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各项监督职能,确保廉洁履职;加强投资风险管理,降低投资风险,减小对业绩波动的影响;加强财务管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