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
科研成果丨新型全固废充填胶凝材料
成果简介水泥作为胶结充填中使用时间最久且应用最广的充填胶凝材料,具有强度发展稳定和性质可靠等特点而在矿山充填中得到大规模应用。但水泥作为充填胶凝材料也存在一下问题:(1)生产水泥熟料消耗大量的煤、电、石灰石等资源,且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当尾砂中含有硫化物时,硫化物经过氧化形成的酸和硫酸盐会降低水泥充填材料的稳定性;(3)针对超细尾矿或者含泥量较高的尾矿,水泥固化效果不佳,需提高水泥掺量才能达到充填要求,增加充填成本;(4)水泥价格较贵,费用占充填成本的60%~80%。因此,固废研究中心多年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成本低廉、性能优良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充填胶凝材料,并得到了很好的成果。新型全固废充填胶凝材料是采用碱、盐或复合激发剂,对矿渣、粉煤灰、煤矸石、钢渣、赤泥等一类潜在活性的火山灰质材料进行激发产生水化反应,从而制备成一类新型全固废充填胶凝材料。产品优势1)抗压强度可控。可根据矿山需求调配出不同强度等级的充填胶凝材料,特别是对早期强度(1d、3d)要求高的矿山充填项目,新型全固废充填胶凝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2)凝结时间可调。可调整激发剂的种类和掺量调整充填体的凝结硬化速度,达到矿山充填要求。3)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全尾矿、分级尾矿和超细粒级尾矿。4)材料成本低。相比较于水泥,可降低30~50%的材料成本。5)节能环保。以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不用煅烧。应用情况目前新型全固废充填胶凝材料已在河北唐山、内蒙古呼伦贝尔、西藏拉萨、河南洛阳、山东招远等矿山企业得到实际工业化应用,给企业每年节省了几百万的充填成本。
2023-02-03 20:37:46查看详情>> -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
导 读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从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两方面,共提出强化政策落实和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有效扩大市场需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和舆论宣传引导、强化合法权益保护、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大人才兴企支持力度、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等15项具体举措。关于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工信部企业函〔202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教育部: 《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已经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1月11日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制定以下措施。一、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 (一)强化政策落实和支持力度。深入落实减税降费、稳岗返还等政策,切实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结合实际优化调整2022年底到期的阶段性政策。加强中小微企业运行监测,及时掌握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进一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会同各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链,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深化产融对接和信息共享,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制定专门授信方案,高效服务链上中小微企业,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落实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以及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开展消费品“三品”(新品、名品、精品)全国行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展国际消费季、消费促进月等活动。鼓励大型企业和平台机构发布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采购清单,开展跨境撮合活动,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更多市场,创造更多商机。(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推动建立原材料重点产业链上下游长协机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保障链上中小微企业原材料需求。强化大宗原材料“红黄蓝”供需季度预警,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和舆论宣传引导。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挥社会化公共服务机构作用。深入推进“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政策宣传解读、咨询、培训和技术等服务。充分发挥“中小企助查APP”等数字化平台作用,提供个性化政策匹配服务,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晓率、惠及率和满意率。加强先进典型宣传,讲好中小企业发展故事,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形成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合法权益保护。强化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制度,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中小微企业账款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监管,加强投诉处理。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等部门会同各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二、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 (八)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完善企业画像,加强动态管理。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支持创新专属服务产品,开展个性化、订单式服务,“一企一策”精准培育,着力提升培育质效。中央财政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到2023年底,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万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万家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活动,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分行业分地区开展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活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中小微商贸企业创特色、创品质、创品牌,促进商贸企业以大带小、协同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科技部、商务部、全国工商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进集群、进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提升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水平。实施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开展可靠性“筑基”和“倍增”工程,持续推进“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等活动,提高中小企业质量工程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支持中小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内外标准编制,推广运用先进标准,提升中小企业标准化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品牌创建与培育、咨询评估、品牌保护等服务,实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提高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相关国际标准实施试点,推广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相关国家标准,发布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工作指引,指导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深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做好许可使用费估算指引、许可后产业化配套服务。加大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裁决、调解和仲裁工作,开展维权援助公益服务。(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大人才兴企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优化中小企业职称评审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备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入实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择优派驻一批博士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实施“校企双聘”制度,遴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等服务,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北京证券交易所实行“专人对接、即报即审”机制,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进程。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证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构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壮大集群主导产业,促进集群内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组织服务机构、行业专家进集群开展咨询诊断服务活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资源与优质服务资源渠道,提升集群服务能力。2023年培育100家左右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各有关部门、各地方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帮助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共同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2-03 20:37:12查看详情>> -
20元/吨!广西开启兔年第一涨!错峰生产将左右今年行情
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兔年刚开年,广西水泥价格开启新年第一涨。1月29日-30日起,南宁、崇左、百色、玉林、贵港、桂林等区域一些厂家通知上调袋装水泥价格20元/吨。市场消息称,当前广西水泥生产成本依旧高位运行,加之错峰生产时间延长,执行力度较强,广西地区企业库存压力较小,是带动本轮水泥价格上调的重要因素。多家广西水泥企业及当地行业人士称,本轮价格上调预计落实情况良好。“春节期间广西停窑情况执行良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内的库存压力,预计元宵节过后,市场会进一步启动”,广西某大型水泥企业销售负责人表示。另外,中国水泥网调研当地企业了解到,广西2023年错峰生产时间总计130天,其中:一季度50天,二、三季度30天,四季度20天。相较之下,2022年错峰生产计划中,广西区域内水泥窑生产企业每条线全年停窑120天。去年以来,国内水泥行业受房地产态势下行以及疫情反复影响,需求大幅下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泥产量21.18亿吨,同比下滑10.8%,创下11年以来新低。受此影响,去年国内水泥行情整体“旺季不旺,淡季更淡”,年末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更是同比大幅下滑40点。广西水泥价格迎来开年第一涨,无疑是当地水泥行业提振行业态势的一次积极尝试,那么放眼全年来看,广西水泥市场将会如何发展?需求端:疫情影响消退,总体需求略有增长与国内绝大多数地区一样,房地产是构成广西水泥需求的关键一环。在2022年,广西市场同样遭受了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强力冲击。广西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8.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低28.2个百分点,排名全国倒数第二,仅仅好于西藏。水泥价格方面,受需求下滑影响,2022年广西水泥市场一度爆发严酷的市场竞争,出厂价格曾跌至180元/吨左右。全年水泥价格震荡下滑,年底价格较2021年同比下滑超过160元/吨。广西P.O42.5散装水泥价格2022年走势“新的一年,基建需求同比会有所增长,房地产市场或仍难提振,不过随着疫情影响的消散,民用市场会同比略有好转,全年需求预计总体略有向上”,当地某水泥企业表示。近日,相关消息也显示,2023年以来,广西各地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早春行动”,靠前主动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助力广西一季度经济工作实现良好开局。2023年1月份,广西新增开工区外境内招商引资重点项目104个,总投资528.29亿元。1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推动全区一季度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为实现今年经济增长5.5%的预期目标和6.5%的工作目标,广西将重点抓紧抓实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外贸外资等方面工作。今年,广西将强化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加快发行、拨付使用首批新增政府债券344亿元,盘活存量土地不低于2500公顷,力争一季度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落实招商引资考核激励,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力争一季度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0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700亿元以上。广地某水泥行业人士表示,基建和民用市场将成为2023年广西水泥需求的主要支撑点。供给端:新建产能释放,错峰执行力度左右市场态势从当地水泥企业反馈信息来看,2023年广西水泥需求有望略微增长,但影响当地水泥市场态势的不稳定因素依旧较多,尤其是新建产能的释放,可能加剧当地水泥产能过剩问题,进而威胁市场平衡。“去年和今年广西投产产能会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大线,加上需求改善有限,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更加突出”,当地企业表示。据中国水泥网公布的“2022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2022年广西新投产熟料产能达到1187.3万吨,排名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湖南、山东、江西、西藏合计投产产能也才1131.5万吨。2023年,可能还有300万吨熟料产能投产。2022年广西投产(试生产)水泥熟料生产线“近年来,有大量的生产线在广西投建,主要还是看中了广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西江便利的水运,方便辐射珠三角市场,但是现在各地需求都不好,这么大的产能如何消化,非常关键”,当地某企业表示,鉴于较为明显的供需矛盾,2023年广西水泥市场能否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关键还是需要看错峰生产的执行力度。当地行业人士更是指出,在当前行业态势下,水泥行业需要同心更要有信心,共同维护好行业发展态势,尽量避免市场态势大幅波动。
2023-02-03 08:41:34查看详情>> -
一年超70条生产线投产!毛利率56%!水泥龙头企业高调布局
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砂石行业运行分析及后市展望》报告中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至少70条骨料生产线投产,新增年产能近4.3亿吨,拟建项目至少293个,总产能超过11亿吨。图:2022年各省拟建骨料项目情况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2022年投产的骨料产能主要位于湖北、重庆和浙江等省份,其中湖北和重庆分别至少新增骨料产能11000万吨和4000万吨。总体来看,2022年中南、华东及西南地区新增产能最多,占全国新增产能的90%以上。除此以外,2022年共有14条年产能达到100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生产线投产,其中规模最大的华新(阳新)亿吨机制砂石项目一期和中建材瑞昌砂石骨料线年产能分别为5000万吨和3000万吨。图:2022年投产项目产能(万吨/年)图:2022年拟建项目产能(万吨/年)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2022年新增的拟建项目主要分布于中南和华东地区,其中中南地区拥有近五成产能。根据2022年的砂石矿权出让情况,中南地区出让资源储量一骑绝尘,预计2023年中南大区仍将是拟建砂石骨料项目最活跃的区域,湖北、广东等地的待释放产能仍将加速增长。(《2022年砂石行业运行分析及后市展望》报告全文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说到砂石骨料,不得不提的就是水泥行业。就国内市场而言,水泥龙头企业在主业的扩张几乎进入尾声。未来除了存在区域的并购重组之外,水泥企业自建生产线将继续减少。今年及今后,产能置换的项目只少不多。在保证主业稳定的情况下,企业要壮大规模,必须进行适当的产业链延伸,近两年最突出的就是砂石骨料行业。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建材骨料年产能超过2亿吨,排名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华新水泥年产能也达到1.68亿吨。而部分头部水泥企业诸如华润水泥、娲石水泥、万年青骨料年产能仅1000万吨上下。表:2022H1水泥企业骨料产能TOP10(万吨/年)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除了有利于自身平稳运行,骨料的高利润是水泥企业纷纷下场的重要原因。而相较于水泥项目,砂石骨料项目投资周期短,项目建设投资额小,见效更快。近年来,各大水泥企业的骨料业务营收占比不断提升。图:2017~2022H1年主要水泥企业的骨料业务营收占比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计算,根据天山股份、海螺水泥等九家上市公司2021年公布的年报数据,其骨料业务综合毛利率达到56%。此外,天山股份、祁连山、宁夏建材、冀东水泥和万年青5家水泥企业的骨料业务产能利用率达到64.56%,骨料成为水泥企业增长最快的高毛利业务领域。图:2021年水泥企业的骨料业务毛利率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产能过剩、成本高增、房产趋冷,种种压力迫使水泥企业寻求转型升级。而“水泥+”的业务之中,砂石骨料业务以其广阔市场和可观利润成为企业进行产业链拓展的最佳选择。当前我国骨料行业向规模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过去低门槛、不环保等问题将在政策引导下得到改善。参照国外水泥企业发展路径,我国水泥企业对于骨料的布局既是明智之举,也是大势所趋。
2023-02-03 08:40:52查看详情>> -
“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部署7个重点任务
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共提出了包括加强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加强城镇发展低碳转型系统研究等7个重点任务,其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基础理论水平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城镇低碳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壮大,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构建国际领先、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城市(群)建设规划理论和方法。在建筑结构体系与工程建造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取得新突破,形成以健康、低碳和高品质为目标的数字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在城市更新、建筑低碳节能、韧性城市和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智能建造软硬件平台、文旅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实现建筑与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公共文旅服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并跑与局部领跑。领域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培养一批城镇化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城镇化领域科技创新骨干企业,进一步优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凸显。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雄安新区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完成一批城市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创新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高品质绿色健康建筑和低碳宜居示范城市。政策原文“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为明确“十四五”时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形势与需求(一)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城镇区域规划、绿色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城市功能提升、生态居住环境改善、城市信息化管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挖掘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跨江跨海超长桥隧等特种结构工程建造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建筑节能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型建筑结构突破技术瓶颈,工程设计实现自主研发。但是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领域大部分技术仍处在跟跑或并跑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材料、装备及工程专业软件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仍然不足。同时,城市信息化水平尚不能满足现代化治理的需求,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减排目标还需要更多绿色低碳技术支撑。(二)国际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近10年来,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代表的巨型城市区域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在巨型城市区域落实《巴黎气候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等逐渐成为焦点,包括基于自然的规划措施、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调整、完善公共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一些城镇化率较高的国家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部署时,更加关注绿色建筑、低碳城区、适老化社会建设和既有城区建筑改造升级,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优化和城市(群)建设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运维、城市功能和空间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三)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战略需求。“十四五”期间,我国城市发展将从经济主导更多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导向,城市建设方式将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要紧密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科学化水平与城市运行智慧化水平,引领住房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全面支撑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体系设计为总领、以目标导向为主线、以技术突破为重点、以场景应用为驱动,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提升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破解城镇化发展难题,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式,开创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和建筑舒适性、健康性、功能性需求,提升建筑宜居水平,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狠抓城镇化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建造、绿色运维、绿色消纳,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坚持系统思维与创新引领。围绕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统筹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各环节创新主体,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攻关,加快新技术在城镇化领域的典型场景应用,以科技创新驱动城镇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基础理论水平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城镇低碳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壮大,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构建国际领先、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城市(群)建设规划理论和方法。在建筑结构体系与工程建造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取得新突破,形成以健康、低碳和高品质为目标的数字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在城市更新、建筑低碳节能、韧性城市和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智能建造软硬件平台、文旅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实现建筑与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公共文旅服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并跑与局部领跑。领域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培养一批城镇化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城镇化领域科技创新骨干企业,进一步优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凸显。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雄安新区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完成一批城市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创新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高品质绿色健康建筑和低碳宜居示范城市。四、重点任务(一)加强城市发展规律与城镇空间布局研究。深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发展规律与城市体系布局研究,提升规划调控能力,支撑服务国家城市与城市群战略性布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空间优化开发、城市(群)及都市圈建设规划设计、城市体检评估等新型城镇化创新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体系与应用示范平台。(二)加强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系统技术研究。面向城市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发展的阶段,针对我国城市功能宜居、绿色低碳、智慧人文的发展需求,以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市政设施运维安全高效、智慧智能、集约节约为目标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水平,支撑完整社区、城镇老旧街区(小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既有建筑和工业园区再利用、地下空间高效利用等新时期城市更新工作,开展规模化工程示范。(三)加强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核心技术装备研发。面向存量巨大的建筑与基础设施高效运维及街道社区精细化运维等城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需求,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开展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促进建筑业与信息产业等业态融合,显著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建筑与市政公用设施系统协同管控能力、保障设施供给安全,提升城市运维效率。(四)加强绿色健康韧性建筑与基础设施研究。为推进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提高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通过整合信息化、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在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工程技术标准、新型绿色建材、围护结构系统和部品、高效机电设备、高性能绿色建筑、健康社区与健康建筑、韧性城市等方面实现全链条技术产品创新并进行集成示范。(五)加强城镇发展低碳转型系统研究。以建筑领域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面向城镇能源系统发展目标,从单纯追求能源消费侧的节能减量转变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能源消费侧革命,积极开展城镇低碳发展表征评价方法与监测系统、城市低碳能源系统、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减排与提质增效、城市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零碳建筑、绿色消纳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推进零碳零排放城市示范。(六)加强文物科技创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面向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文物史迹、古建筑、古遗址等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的重大需求,加强文物保护与认知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文物知识挖掘和展示传播技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立完善文化遗产全周期保护修复和风险预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保护和共享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支撑基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学习、教育和国际交流等。(七)加强文化旅游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针对我国文化服务领域智能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融合不足,以及在提供安全、便利的旅游服务和精准智能旅游监管等方面的不足,研究文化和旅游科技的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提升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实现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服务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中国文化和旅游高端装备形成国际竞争力,以智能服务平台促进文旅行业监管模式变革。五、保障措施(一)完善体制机制,激励自主创新。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科研评价体制,坚持分类评价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使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更好满足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系统性,坚持科研工作源于工程、服务工程、引领工程,坚持绩效评价导向,完善同行评议和考评机制,简化项目申请程序,优化完善过程管理。(二)加强政策扶持,创新投入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充分运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着力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对新型城镇化相关产业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元社会资金参与的创新投入机制,推动建筑业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三)统筹基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面向城镇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需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对符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科研平台建设领域和建设方向的行业重点研究平台,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培育进入国家重点科研平台序列,不断提升行业重点科研平台的发展水平。(四)加强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加快培养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纽带,重点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重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持续发展,建设行业专家智库。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独立性和原创性研究。(五)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与试点推广。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城镇化基础条件好和可持续发展需求迫切的重点领域,围绕智能建造装备、低碳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展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试点示范,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选择标杆企业和产品进行推广。(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科技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设立相关领域研发机构。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23-02-03 08:39:53查看详情>> -
江南(中国)年产9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及30万立方米干混砂浆项目 受理公示
详细信息项目名称年产9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及30万立方米干混砂浆项目受理时间:2020年10月22日--2020年10月28日企业名称江南(中国)建设地点伊川县彭婆镇申圪垱村受理日期2020-10-22办理部门审批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洛阳市永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办件状态受理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379-69352277
2023-02-03 08:38:42查看详情>> -
废旧轮胎也能用来制作混凝土?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机械性能
在《材料》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 评估了含有废轮胎橡胶和再生轮胎钢纤维的混凝土的性能。该研究由来自塞浦路斯和英国的科学家进行。用废料代替混凝土中的骨料混凝土制造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全球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正在增加对这种破坏环境的材料的需求。为了解决建筑业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利用丰富的废料来替代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普通波特兰水泥已成为近年来可行的研究领域。已经研究了几种工业废物流作为混凝土材料替代物对建筑行业的好处。对粉煤灰、铸造渣、观赏石和回收拆迁废料进行了探索,在可持续性、成本效益、环境友好、循环性、减少废物以及机械和物理化学性能改善方面带来了好处。橡胶混凝土一种可广泛用于替代可持续混凝土中的骨料的潜在材料是橡胶。研究表明,加入橡胶颗粒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能量吸收能力。然而,加入大量橡胶颗粒可能会带来技术挑战。橡胶可以显着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这导致研究人员告诫不要加入这些大量材料。研究表明,橡胶颗粒可以增强特定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并且可以在地震和冲击载荷下提供增强的性能。利用废轮胎使用废物流为橡胶混凝土提供橡胶符合循环经济的目标,减少通常送往垃圾填埋场或在环境中处置的废物量。每年产生超过 10 亿个报废轮胎,这是废橡胶的主要来源。这带来了重大的环境挑战。轮胎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以及钢纤维,这使得它们难以用传统方式回收。化学成分可以转化为生物燃料,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使用废橡胶颗粒和钢纤维作为混凝土骨料替代品和混凝土的增强元件。当与橡胶颗粒结合使用时,废钢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弯强度等性能,同时增强能量吸收。文献中已经介绍了新型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几种用途,将它们结合到钢筋混凝土应用中,例如提供改进的结构强度的桥梁和梁。研究表明,从轮胎中回收的钢纤维是一种有效的混凝土增强材料,具有与人造钢纤维相当甚至更优越的机械性能和性能。多项研究调查了不同数量的回收废轮胎橡胶颗粒和钢纤维的使用以及它们提高混凝土机械性能的能力。研究到目前为止,只有一项研究调查了 PVA 纤维增强橡胶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骨料并提供性能增强的潜力是有希望的。这项新研究旨在评估混凝土的性能增强,其中包含大量橡胶颗粒和从报废轮胎废料中获得的回收钢纤维。作者研究了用橡胶颗粒代替 60% 的常规混凝土骨料的效果。研究中生产的环保混凝土被称为钢纤维增强橡胶混凝土。在研究中研究了机械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几项测试,包括循环和静态负载、冲击负载、弯曲弯曲和耐久性测试。耐久性测试是在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冻融循环和氯化物暴露。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可以与传统的强化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由于大量回收的报废材料,使用这些废料可以在可持续性和循环性方面带来好处。此外,所生产的混凝土具有出色的应变能力,有望用于承受循环载荷。尽管抗压强度低,但该材料可承受长期的循环载荷,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结构材料。通过掺入大量橡胶颗粒可以显着提高阻尼比,这对这种新型钢纤维增强橡胶混凝土的能量吸收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该材料在腐蚀性环境和冻融循环下具有足够的耐用性。数值评估表明,与传统加固策略相比,该材料可以提高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元件的性能。虽然这是可持续混凝土研究的一个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的领域,但该研究为钢纤维增强橡胶混凝土提供了有希望的前景,这在可持续性和性能增强方面具有好处。作者已经确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例如用这种新型材料改造现有结构并将其应用于隔震基础系统。未来的研究将使这些材料在结构工程和建筑元件中的工业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2023-02-02 19:57:25查看详情>> -
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全力以赴抓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证监会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2月2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进行动员部署。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作工作报告。党委委员、副主席李超主持会议。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党委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组长樊大志,党委委员、副主席王建军出席会议。会议认为,2022年以来,证监会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指挥协调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促发展、保稳定、防风险、强监管,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系统党的建设实现了融合共进。面对多重超预期冲击,A股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交易所债市、期市均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提升,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积极贡献了力量。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启动实施,常态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债券违约、“伪私募”“类私募”、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零容忍”执法震慑不断强化,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一年来,系统各级党委自觉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认真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并进入常态化长效化整改阶段,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接受了全面的政治淬炼和思想洗礼,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会议指出,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证监会党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强化政治引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大刀阔斧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抓住注册制改革这个“龙头”,制定实施“深改12条”,一揽子推进交易、退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等基础制度改革。在复杂环境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量质双升,支持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成效明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着力防控过度杠杆,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机制相继落地,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期货和衍生品法发布实施,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经过不懈努力,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升,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发展取得重要成果,投资者结构有效改善,市场生态全面优化,市场活力和韧性显著增强。会议指出,证监会系统在改革发展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做好资本市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把市场的力量与政府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资本市场治理效能。二是必须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积极践行“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发挥各方合力”的监管理念,全面推动监管转型,带动整个资本市场生态的系统改善。三是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科学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全局与细节的关系,在综合平衡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四是必须突出“事在人为”,把激励担当作为和从严管理监督更好结合起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证监会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资本市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推进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个总目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与时俱进,始终把牢正确的发展方向。深入贯彻“两个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市情,在充分借鉴全球最佳实践的基础上,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着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完善、结构优化和生态改善。会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地实施。一要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聚焦支持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统筹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统筹股市和债市协同发展,统筹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二要推动培育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合力,大力提高对各种所有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服务能力。三要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深刻把握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体制机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推动各相关方加强研究和成果运用,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四要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高度关注各类金融风险的关联性、系统性,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防范化解,不断完善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五要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树牢“大投保”理念,推动加强行政执法、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的机制衔接,畅通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积极探索更多提升中小投资者获得感的路径和方式。六要加快打造“治理、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资本市场软实力。把加强党的领导和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市场自治更好结合起来,持续涵养良好的市场生态和文化,让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充满活力。会议强调,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服务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纲举目张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一是全力以赴抓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总体实施方案,扎实细致做好制度规则制定修订、在审企业平移、技术系统准备、监管转型、廉洁风险防控等工作,集全系统之力推动这项关乎资本市场全局的重大改革平稳落地。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深化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二是更加精准服务稳增长大局。增强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政策对科创企业的适应性和包容度。大力推进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在服务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出更多务实举措。三是统筹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端改革。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权益类基金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四是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围绕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的市场秩序和生态塑造,加强各条线监管力量统筹,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督促行业机构完善合规内控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五是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成效。加强综合研判和前瞻应对,稳妥有序化解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协同打击金融乱象,净化市场生态。会议要求,全面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坚持永远吹冲锋号,一刻不停推进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营造担当作为良好氛围。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进一步加强行业廉洁从业监管和廉洁文化建设,严肃惩治腐败问题,不断健全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中央组织部、中央财办、公安部、审计署、最高检有关同志应邀出席会议。证监会机关各部门副局级以上干部,系统各单位班子成员现场或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2023-02-02 19:54:21查看详情>> -
小微企业老板须知:中小企业政策
各位学员朋友,大家好,本课时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下知识:【小微企业老板须知:中小企业政策】。一、中小企业政策的指导思想中小企业政策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中小企业能够广泛吸纳就业、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几乎被所有的发达国家所重视。但是,无论是在人才数量、市场份额还是资本供应方面,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发展保护和扶持弱势的中小企业,几乎成为所有国家制定中小企业政策的指导思想。日本《企业基本法》的指导思想是如何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生产效率,鼓励其独立经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协调社会经济顺利发展”。在实践中,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专门的管理机构,落实政府有关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以保护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进而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②强调市场竞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如何增强市场的活力,即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如何防止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是中小企业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自由经济时期,美国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排斥,任其自由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之后,由于垄断的产生,加之经济危机的发生,中小企业大批倒闭,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美国开始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与保护。1936年制定的《罗宾逊·伯托曼法》,就是建立在“反垄断法”的基础上,强调促进和维护自由竞争,保护中小企业发展。③政策公平性。如前所述,企业按规模可以划分为大企业、中坚企业、中小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这四种类型的企业在市场中抵抗风险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小,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弱。为了体现政策的公平性,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例如,在日本的公司法律体系中,为了使小规模企业能够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特别制定了《小规模企业共济法》、《零售商业调整特别法》。其目的,一方面是使这些能力最弱的企业能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保证整个政策的公平性。除此之外,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也存在着差距。因此,日本也制定了有利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特别法律。例如,《煤炭产地中小企业信用保障的特殊处置法》等等。由于政策考虑到公平性原则,有效地促进了特殊行业、特殊领域的中小企业发展。④政策可操作性。政策操作性强,主要体现在法律、政策的时效性,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发展阶段以及特殊的环境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资金、人才、经营环境、税收政策等多方面,以及各种政策的衔接、配套。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政策的可操作性。例如,日本中小企业的法律三年左右就需要修改一次,一是把一部分临时性政策提升到法律的地位;二是对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不强的条款加以修正;三是对已经不适用、过时的加以去除。日本的《企业现代化促进法》是一部如何使中小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含量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法律,该法律就中小企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贷款期限、利润、偿还期限、保证人、违约金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从而保证了该法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⑤与形势发展相适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也是不断发生转移的,其目的就是在保护、扶持的基础上,如何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从日本中小企业政策发展阶段看,可以划分四个阶段:一是“保护性”阶段;二是“现代化”阶段;三是“技术化”阶段;四是“国际化”阶段。以“保护性”阶段为例。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进入恢复时期,由于中小企业在此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政府设立了永久性的组织——中小企业厅,对保护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出台了相关法律,以保护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例如,1948年出台的中小企业诊断制度、1950年颁布的《防止不正当竞争法》、1953年制定《企业稳定法》等都是出于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来考虑的。⑥政策体系的完整性。从日本中小企业政策形成过程看,经历了多次的修改、调整和补充,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上。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全方位构建政策体系,即日本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是由《企业基本法》、结构改革的支援对策、金融及信用补充对策、现代化对策、组织化对策等共16个部分所构成,同时也表现在具体的对策上,例如,企业现代化政策包括设备现代化政策、技术现代化政策、经营管理现代化政策和促进企业联合的现代化政策。如果用一句成语来形容日本中小企业政策体系,那就是“枝繁叶茂”。二、中小企业政策的理念、手段和实施机构1.中小企业政策的理念基本理念,是制定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思想。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理念也是不同的。(1)美国中小企业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采取的是自由放任政策,不扶持也不排斥;30年代以后,则是采取扶持与保护政策;5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决定设立小企业管理局,把保护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90年代以后,则把发展风险企业作为美国面向21世纪的重点目标。(2)德国中小企业政策是把鼓励创办新企业作为重要目标,他们认为,竞争是维持经济繁荣的最有效工具。只有市场上有了足够数量的企业,竞争才有可能公平、公正地进行下去。(3)意大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小企业采取普遍的扶持政策,凡是中小企业,不管进行哪一类的投资,都能够获得优惠的贴息贷款;70年代以后,则把扶持的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企业现代化和解决地区间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80年代以后,把扶持的重点放在扩大出口和发展风险企业上。(4)日本中小企业的政策理念分为总体和具体两方面。从总体来看,在其《企业基本法》中明确提出三点:一是纠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二是努力培养自我发展、独立经营的能力;三是努力纠正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使从业人员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从具体来看,每一阶段也是不同的。在90年代“泡沫经济”发生以后,则把振兴中小企业和发展风险企业作为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所以,90年代也是中小企业政策出台最多的时期(1995年之前)。(5)我国对于中小企业问题,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期是采取类似于意大利的做法。为了发展私营经济,不管进行哪一方向的投资,也不管是否具有还贷能力,只要是提出贷款,银行就大量发放贷款。后来,我国又把乡镇企业作为扶持的重点,经济政策也不断向乡镇企业倾斜。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则把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放在公平上,致力于使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政策理念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按照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方面:(1)保护弱小,扩大就业,支持创办新企业;(2)反对垄断,公平竞争,改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 (3)调整结构,鼓励联合,提高企业现代化;(4)进入市场,政府采购,增加发展机遇;(5)科学管理,减轻负担,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6)扩大出口,鼓励创新,大力发展风险企业。2.政策手段政策手段,是中小企业政策实施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政策手段主要有:①融资。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政府或民间的金融机构以及各事业团体,以低利息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资金。②补助金。对于特定的中小企业以及发展特定项目的中小企业,由政府无偿发放补助金,扶持这类中小企业的发展。③税收待遇。为了减少中小企业发展中税收的负担,对于新创办的企业、风险企业以及对于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有重要意义的中小企业,实行减税或免税政策。④组织化。为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加企业信用等而制定的行业协会制度。⑤行为规范。为了防止不公平竞争和保护中小企业顺利发展而制定《反垄断法》以及各种社会规范。例如,节假日是商业活动热烈时期,日本为了扶持中小商业企业,规定在重大节日期间,大型商场必须休业,以把商业机会提供给中小商业企业。除此之外,还规定了一些领域是大企业不能进入的,从而保证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⑥经营指导。成立政府型的支援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无偿提供企业诊断、技术指导、经营指导以及各种信息等。⑦政府订货。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同样的产品,政府要优先向中小企业进行订货。3.中小企业政策的机构完整的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政策顺利贯彻执行提供重要的保障。目前,许多国家都有中小企业专门机构,其中包括:立法机构、管理机构、咨询机构及组织机构等。各种类型的机构职能独立,分工合作,共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立法机构专门负责制定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管理机构是政府具体负责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指导的行政机构,咨询机构是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信息和诊断的机构,组织机构是维护中小企业利益、降低企业风险并共同发展的机构。三、中小企业政策的体系为了使中小企业政策得到落实、实施,通过制定法律作为一种保障手段,已被各国所普遍采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已经相当完备。虽然各国的立法模式各不相同,有系统立法式的,有单行立法式的,也有分散立法式的。但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小企业的基本政策;二是中小企业的辅助政策。1.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制度,是指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能够维系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包括五个方面:①金融政策。发展资金不足,是任何一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企业的信用不足,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更多的资金,因此,各国在立法和政策制定上,都要考虑如何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金融政策制定的目的,就是要求政府系统的金融机构建立长期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和建立民间的金融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②组织化政策。组织化政策制定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等中小企业团体,有序地、自发地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使其在市场经济中团结起来,尽量降低企业风险。③经营指导政策。制定经营指导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营、技术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普遍存在人才不足问题,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经营水平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因此,就需要政府通过建立有关的组织机构,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开展企业诊断。④信息提供政策。在市场经济不发达时期,信息不足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政府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机构,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市场信息。⑤政府订货制度。政府订货制度是保障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形式。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政府订货制度。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相同的条件下,政府都优先向中小企业发放订单,为中小企业发展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2.中小企业发展的辅助政策中小企业的辅助政策,是指建立在基本制度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出现的而设立的补充制度。辅助政策大致也包括五个方面:①交易改善的政策。这种制度主要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为了防止可能出现或发生的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而制定的政策。例如,合理的系列交易政策、系列企业的振兴政策、防止支付拖延的政策等。②改善经营基础的政策。这是为了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后劲,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而制定的政策。例如,防止企业破产的政策,保证劳动力供给的政策,促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政策,以及培养企业人才的政策等。③振兴地区经济的政策。这是为了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制定。其中包括地区经营基础振兴政策、信息资源使用政策和商业街改造政策等。④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政策。这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制定的政策。其中包括国际化政策以及应付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政策等。⑤其他方面的政策。除以上所述政策之外,还包括振兴小规模企业的政策、特种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防止灾害发生的政策等。
2023-02-01 21:55:34查看详情>> -
重磅!全面注册制要来了,一图看懂A股IPO发行制度变迁
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经过4年的试点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正式在全市场推开。金融界带您回顾A股市场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经历的几次演变。
2023-02-01 21:54:38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