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
【关注】爆发!超30万亿投资公布!水泥企业抓住机会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中心消息,市场反馈,春节期间环巢湖等市场一些企业执行错峰停窑,库存小幅走低,加之前期熟料价格已降至相对低位。1月29日起安徽沿江地区一些主要企业尝试性通知上调熟料价格10元/吨。调后沿江熟料离岸挂牌出厂报价290-300元/吨左右。此外,广西方面,市场反馈,水泥生产成本仍在高位,春节长假及错峰停窑时间延长,企业库存压力不大。1月29日-30日起广西南宁、崇左、百色、玉林、贵港、桂林等区域一些厂家通知上调袋装水泥价格20元/吨。目前多数工地及搅拌站尚未开工,仅少量袋装需求,本轮调涨落实情况有待观察。与此同时,河北唐山地区部分水泥企业发布涨价通知,落实有待继续观察。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需求尚未恢复,预计元宵后开始逐步复苏。各地密集开工 新一轮水泥需求即将开启兔年伊始,重大项目建设发起“春季攻势”。河南省、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广东省等多地在春节复工后密集举行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或是发布2023年重大项目计划,力争实现“开门红”。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各地集中开工项目加上计划投资项目共涉及金额超30亿元。随着重大项目的陆续落地,新一轮的水泥需求也将形成。河南省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梳理出1万个左右重大项目,力争2023年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1月28日,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和各县(市、区)同步举行“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据统计,全省集中签约项目611个,总投资7069亿元;开工项目1271个,总投资1.6万亿元;投产项目1443个,总投资8792亿元。陕西省陕西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28日在西安举行。全省一季度集中开工795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5646亿元,年度投资2285亿元。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包括493个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项目、146个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项目、156个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项目。据介绍,陕西今年谋划省级重点项目643个,项目总投资约2万亿元,年度投资4818亿元。下一步,陕西将建立和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开工、投产“四张清单”滚动更新机制,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省1月28日,成都市政府发布2023年1号文件《成都市2023年重点项目计划》,全市拟编列重点项目共900个,总投资2442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11.8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较2022年增加36.9亿元。湖南省长沙:1月29日,长沙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40个,计划总投资19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0亿元。株洲:1月30日上午,株洲市举行2023年“项目攻坚年”活动重大项目一季度开工活动,本次共有103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27.6亿元,年度投资达125.7亿元。邵阳:1月29日,邵阳市举行2023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超331亿元的10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掀起了新春项目建设热潮。广东省1月28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召开。2023年,广东争取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0%以上;确保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随着会上一个个数字的公开,广东2023年的重大项目发展蓝图也逐渐被勾勒清晰。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是稳投资促增长的“强引擎”与“压舱石”。今年,广东全年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的项目达205个,50亿元至100亿元规模的项目有152个,囊括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工程、民生保障工程共三大行业。江苏省江苏2023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确定了220个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5666亿元,较上一年增加76亿元。浙江省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3年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提出,2023年推进省重大项目1000个左右,计划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第一批安排省重大项目791个,年度计划投资8337亿元。力争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100%,投资完成率超过100%。福建省1月28日下午,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的《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简称“《通知》”)显示,经省政府同意,确定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1580个,总投资4.0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80亿元。云南省1月28日云南召开2023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据云南日报报道,今年一季度,云南全省计划开工项目675个、总投资19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4亿元。江西省2023年江西将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打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2023年初步计划实施3527个省大中型项目,总投资4.42万亿元左右,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6万亿元左右。湖北省1月28日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2023年武汉市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出炉,总投资4.5万亿元,年度投资4600亿元以上。按照2023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该市将实施“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清单中,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分为竣工、续建、新开工、前期、策划等五大类,10亿元至50亿元项目926个,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14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80个,预计105个重大项目将于今年竣工。山东省1月28日,济南市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印发了《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未来三年济南十大领域第一批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4万亿元。《行动计划》对年度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其中2023年新开工项目545个,总投资超6600亿元。贵州省近日召开的贵州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透露:2023年,贵州计划推进实施省重大项目4000个以上、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安徽省1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将加快推进市县平台公司整合,原则上每个市打造一个总资产500亿元级以上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此外,近日安徽省召开一季度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吹响了今年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号角”。据悉,今年一季度,全省开工项目1017个,总投资706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56.7亿元。各地各部门将增强“拼”和“抢”的紧迫感,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项目支撑,突出招大引强,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力争首季“开门红”。2023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展望2023年,业内人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内需、稳增长,预计基建投资在2023年上半年仍将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基建投资高景气有望延续。中国银行研究院研报预计,2023年政府将继续加强基建项目储备,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运用准财政工具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推动基建项目早开工、专项债等资金早使用,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在资金方面,国盛证券认为,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再加力。预计2023年专项债新增额度上升空间有限,2023年政策性金融工具及政策性贷款规模会较2022年继续明显提升,是决定2023年基建投资弹性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业内人士表示,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势必将带动水泥需求,利好区域产能释放,刺激水泥价格上扬。
2023-01-31 21:30:11查看详情>> -
前瞻:2023年水泥市场走势如何?
2022年,水泥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季度下游施工偏慢,需求恢复不及同期,进入二季度后,疫情强势反弹,需求陷入停滞状态,三季度极端天气干扰,下游施工偏弱运行,四季度旺季落空,需求持续走弱。总的来看,2022年水泥价格震荡走低,水泥产量创下近年新低,同时由于煤炭均价达到历史高位,水泥行业利润大幅萎缩。展望2023年,中国水泥市场又将会是怎样的走势方向?中国水泥网·大数据研究院表示,2023年地产对水泥需求拖累因素仍在,水泥产量或将继续下降,需求走弱下水泥价格中枢下移,高成本时代下水泥行业效益难言乐观。需求端:地产拖累仍在,基建拉动有限从地产销售和投资关系看,近十年来除2020年疫情特殊年份外,销售拐点基本领先投资拐点8-10个月,2022年销售低点出现在5月份,根据历史经验,投资端大概率在2023年上半年企稳。图1:地产销售端拐点领先于投资端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土地购置面积和新开工是投资端的两个重要指标,截至到2022年11月,两者同比分别下降53.8%、38.9%,目前仍无企稳迹象,二者对2023年投资端上行有较大负面影响。尽管2023年地产投资端企稳概率较大,但难以回正,地产投资负增长拖累下水泥需求仍将出现下降。图2:地产拿地未稳,新开工依然深降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基建方面,基建对水泥需求的支撑强度仍不足。2022年在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撑下基建出现大幅反弹,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房地产周期的下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滑,收支差出现较大缺口。截至到2022年9月份,地方政府广义收支差超11万亿,杠杆率达到29.1%的高位水平,在中央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可能导致基建投资意愿下降。图3:地产政府财力捉襟见肘,加杠杆空间受限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其次,2022年出口和基建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四季度开始出口开始转负,2023年在世界经济大概率衰退的背景下预计出口将进一步回落。2022年受疫情反复影响,消费表现羸弱,截至到2022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0.1%,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把恢复和扩大内需放在优先位置。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限制消费的外部得到一定程度解除,预计2023年消费将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基建托底经济的必要性有所弱化。图4:2022消费表现偏弱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最后,基建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发生了重要变化,“铁公基”等拉动水泥需求的重要分项有所弱化。图5:交通类基建增速相对偏低 图6: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综上,地产投资依然拖累,基建支撑不强,预计2023年水泥需求仍将出现下滑。但由于PPI已经开始转负,预计明年仍有下行空间,单位投资拉动水泥需求产量有所增加。我们预计,2023年水泥产量降幅将有明显缩窄。图7:预计2023年水泥产量降幅收窄明显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供应:产能投放或不及预期,供应压力整体可控2022年以来,水泥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行业利润大幅收缩,企业亏损面扩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重大挑战。截至2022年12月底,新投产熟料产线12条,涉及总产能2194.8万吨,同比减少34.6%。新投产能远低于计划,侧面反映行业面临经营压力之大。鉴于2023年水泥需求大概率仍将下滑,行业压力有增无减,预计2023新投产能释放进度仍不及预期,叠加错峰力度再升级,供应压力整体可控。此外,2023年水泥行业并购重组将提速,供给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图8:近年来熟料产能整体稳定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价格:行情反弹有限,均价仍将下移在目前水泥高库容、弱需求约束下,2023年水泥价格反弹空间较为有限。即便在多地进行错峰情况下当前库容仍然高于70%,达到同期较高水平,而需求这块仍在继续走低,目前还不到4成,价格上涨阻力重重,在疲弱的需求面前,错峰对价格的支撑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判断,2023年全年水泥价格均价重心仍将下移。效益:高成本时代,利润难言乐观对于2023年,整体而言,全国水泥行业需求下滑叠加成本高企,行业效益难言乐观。主要面临着这些风险和挑战:
2023-01-31 21:29:41查看详情>> -
混凝土生产中的砂率调整
砂率的变化,会改变混凝土中集料的总表面积,改变集料的空隙率,从而对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砂率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在胶凝材料用量和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砂子与水泥浆组成的砂浆在粗集料间起到润滑和滚珠作用,可以减小粗集料间的摩擦力。当砂率过小时,砂浆不足以填充粗集料的空隙,不能保证粗集料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不能起到润滑和滚珠作用,混凝土流动度小,粘聚性和保水性差,混凝土拌合物粗涩、松散,易发生离析现象。随着砂率增大,砂浆填充粗集料的空隙,还能保证集料间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便减小粗集料的滑动阻力,起到润滑和滚珠作用,混凝土流动性增大,同时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增加。砂率继续增加,由于砂子的比表面积比粗集料大,粗细集料的表面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集料表面包裹的浆体减薄,润滑作用下降,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所以砂率过大超过一定范围,流动性随砂率增加而下降,且当浆体不足以包裹集料表面时,则粘聚性也反而下降。 在用水量和水灰比(即水泥浆量)一定的前提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粘聚性及保水性的最小砂率,称其为合理砂率,当采用合理砂率时,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zhuan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或者,当采用合理砂率时,能时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及良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对泵送混凝土则为获得良好的可泵性,而 水泥用量为最少。Q02影响混凝土砂率的因素 正是因为混凝土是个多种原材料组成的不均勻体,所以基本上所有的组成材料对混凝土和易性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混凝土的合理砂率都有所影响。 但因为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对比砂石而言相对稳定,它们对混凝土砂率的影响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已经考虑,而砂石的质量很难保证长时间的稳定,常常会出现生产阶段的砂石料与配合比设计时考虑的砂石料不一样,所以本文主要关注砂石变化时,如何快速准确的调整砂率。Q03合理砂率的确定 合理砂率是指砂子填满石子空隙并有一定的富余量,能在石子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减少粗集料间的摩擦阻力,使混凝土流动性达最大值。或者在保持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使水泥浆用量达最小值。 因此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数种不同砂率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测定其坍落度,检查其和易性,其中粘聚性、保水性适宜、坍落度最大的一种拌合物的砂率即是合理砂率。 而在混凝土生产阶段,即使砂石等原材料发生了些变化,与设计时使用的不太一样,也不太可能有时间去通过大量试验寻找合理砂率。那么,这时就需要根据砂石等的情况,迅速找到相对合理的砂率,再根据生产的混凝土拌合物实际情况进行微调。Q04砂子种类、细度模数、含泥量的影响和调整 砂子的细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会产生影响。当细度模数变大时,混凝土坍落度会增加,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到一定限值时,混凝土会离析;当细度模数变小时,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好,混凝土坍落度会减小。这时就需要对砂率进行调整,根据经验,当细度模数每增加0.1时,砂率增加0.5%〜1.0%;当细度模数每降低0.1时,砂率降低0.5%〜1.0%。 当使用两种不同的砂子级配使用时,混合砂细度模数可简易按照加权平均值计算:例:砂1细度模数2.7,用量40%,砂2细度模数1.8,用量60%,混合砂细度模数为2.34。 砂子含泥量大小也会对混凝土和易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合理砂率,砂子含泥量提高或降低1%,砂率应降低或提:0.5%〜1%。 机制砂,通常颗粒尖锐,多棱角,表面粗糙,在混凝土中起到的润滑、滚珠作用较差,因此宜与天然砂混合使用,砂率适当提高1%〜2%。Q05石子种类、大小、粒级、针片状总含量的影响和调整 石子的大小、颗粒级配、针片状总含量等也直接影响着粗集料的空隙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砂率。 石子最大粒径变大(连续级配),其空隙率减小,砂率应相应减小,石子最大粒径变小,砂率应相应增加。当石子最大粒径每增加或减小一个等级,砂率应相应降低或提高1%; 当石子为单粒级时,空隙率增加,砂率应提高1%〜2%;当石子针片状含量时,空隙率增加,砂率应提高1%〜2%;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石子最大粒径较大时,石子通常为单粒级,最好用二种以上大小石子级配使用。 卵石和破碎卵石颗粒形状好,针片状少,粗集料间的摩擦力小,需要用来润滑的砂浆少,因此可以降低砂率。当使用卵石时,应适当降低砂率3%;当选用破碎卵石时,降低砂率1%,2%。Q06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和调整 混凝土坍落度对砂率的影响,也是技术人员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许多技术人员在混凝土生产时,不管混凝土坍落度大小,不管坍落度要求是150mm,还是200mm,只要混凝土强度一样,就是一个配比、一个砂率。 混凝土砂率应该根据混凝土不同坍落度要求,相应调整:坍落度每增加20mm,砂率增加1%;坍落度每减小20mm,砂率降低1%。 当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时,为了保证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先放大出机坍落度,这时还应该考虑的是以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大小来决定砂率,不然有可能是出机混凝土砂率合适,但经过坍落度损失,现场混凝土砂率偏大,造成混凝土流动性差。Q07砂子含石率的影响和调整 在现实生产中,砂子中常常含有小卵石,并且常常是一批一批不一样,如果不考虑砂含石问题,会使得混凝土实际砂率不合理。当砂子由不含石变成有含石或含石率由小变大时,混凝土砂率偏低,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较差;而当砂子由含石变为不含石或含石率由大变小时,混凝土砂子砂率偏高,混凝土坍落度变小,坍落度损失增加。 标准中没有含石率的定义。标准中定义砂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砂颗粒级配规定5.00mm累计筛余为0%~10%。如何来确定含石率呢,各个企业各个技术人员不统一,且容易出现错误。 在此建议建立企业的技术文件予以规定含石率定义和试验方法。现提供一种含石率的确定方法。试验以称取干砂1000g,用9.5mm和4.75mm的方孔筛手筛,计算筛余率,将9.5mm的筛余率加上4.75mm的筛余率超过5%的部分,作为含石率(注意,此时含石率计算的基准是全部砂子,与含水率计算不一样)。 确定含石率后,调整也就是将砂子中的石子部分当做石子。例如一配比中砂子750kg,石子1050kg,砂子含石率8%,那么调整后的砂子用量为:750/(1-8%) =815kg;石子用量为1050-(815-750)=985kg。 如上,含石率的调整和砂率调整的结果一样,无外乎砂石总量不变,调整砂石的比率,但是必须注意到这两种调整的内涵不一样。
2023-01-31 21:27:45查看详情>> -
【干货】从这三个方面下手!基本解决搅拌站中混凝土配合比的问题!
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应注重导向性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归口很严,全部由相应归口制定标准;第二阶段,全部放开,分为国标、行标、地标、企标4个层次;第三阶段,国家层面只制定强制标准,现有的6000多个建设部标准,只保留38个全文强制标准,其他全部转为推荐性标准。推荐标准可以不采用,强制标准必须执行。但是,强制标准还不是法规,下一步会把强制标准上升到技术法规。廉慧珍表示,标准如果再修订,配合比设计不要制定太多具体要求,应该偏向于制定规范方向性的、原则性的要求。比如,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还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四组分三参数”原则?如果不是的话,应该考虑哪些参数?如何确定这些参数? 覃维祖指出,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很多规范标准等同于法规。现在更多的标准则是建议性的,可执行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执行。混凝土作为各种工程的过程产品、中间产品、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制定标准要有一些方向性的东西,相关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做标准的执行人,而不是机械照搬标准。因此,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工程类型,应该会出现更多的地标、企标、施工规范、施工指南,这样才比较合理。北京地区有的工程不允许用机制砂,也不允许用河卵石,还有的文件要求任何一组试块强度必须≥115%,否则要进行回弹或者取芯检测,这明显跟标准规定的95%不符。搅拌站现在最头痛的不仅在于标准的具体要求,而且在于来自政府的、监理的各种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相关的从业人员都见过混凝土,都做过混凝土试配,都觉得自己比较懂混凝土,施工方也懂、监理也懂,甚至政府官员也懂。所以,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对搅拌站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会让搅拌站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标准制定时,应尽量将来自各方的要求统一起来。现在逐渐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大部分水泥用量的规定要求都取消了,改成胶凝材料总量的要求了,但总体观念逻辑相对落后。有些规定表述让人看得啼笑皆非,《规程》“条文说明”第3.0.5:“规定矿物掺和料最大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能。”条文好像是说,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好不要掺矿物掺和料,掺了就不耐久,掺得越多就越不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标准规范应该注重导向性。此外,我国地域广阔,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有不同的工程类型,各搅拌站的原材料品质差异非常大,用《规程》来“统一”全国的混凝土配合比现实吗?混凝土技术咨询--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02配合比设计应注重技术路线和试配调整适用于当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什么?影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因素有哪些?廉慧珍提到应遵循3个原则:第一个是水灰比,水灰比只要符合设计要求就行,在允许范围内都可以取值;第二个是用水量,这个用水量原则也可以称之为浆骨比最小原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水、少用灰,多用骨料,这样才能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开裂,保证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用水量其实反映的是浆骨比参数。用水量越大,用灰量也越大,混凝土里面的浆体总量也越大。第三个是砂率,即砂石比例。砂率越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就越低。冷发光:耐久性的混凝土要重视相应的耐久性指标,应该作为强制条文执行,其他性能参数推荐执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重视单方用水量这个重要指标,其他参数可以自由选择。欧洲标准里面performance性能一词有“场合”的意思,就是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功能来设计配合比。但是,现实情况是规范设计方面并没有提出性能要求,常见的只有强度外加一个抗渗、抗冻这些简单的性能,其他的性能要求根本提不出来,所以配合比方面就无从设计了。标准规范中也应该鼓励基于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混凝土设计。不光是国内专家关注这个问题,美国Metha最新版《混凝土微观结构、性能与材料》也提到了用水量的问题。这本书吸取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加拿大研究的大掺量粉煤灰、低用水量混凝土,其粉煤灰掺量57%~58%,抗冻融循环能达到1000次以上。李彦昌表示,配合比设计方法不管先进还是落后,只要能指导技术人员把配合比设计出来就可以。其实配合比设计方法教科书上有很多种。因为设计出来的配合比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要经过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及具体情况对配合比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才是混凝土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技术和水平。另一方面,配合比设计方法是次要的,而根据原材料情况、根据工程情况调整配合比才是关键。做标准规范研究时各种原材料都是符合标准规范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见到的材料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要设计一个大体积混凝土,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水泥、矿粉、粉煤灰,掺量如何、选择什么样的参数,这才是配合比设计的关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在于采取什么方法,而在于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关于质量法和体积法,早期多用质量法,因为质量法简单,有了用水量、水胶比、砂率、总容重就可以算出来。质量法配比调整之后,混凝土总方量就变了,误差有时候会比较大,会影响企业经营结算,严重时可能会与施工方产生经济纠纷。绝对体积法当时不太适用就是因为太复杂,条件也不具备。如果条件具备了,就应该用绝对体积法,因为这个方法能保证混凝土的方量。现在标准要求是2%,其实这个值定的偏高,现在计量设备精度能做到,可以把这个值精确到1%以内,所以说这个配合比设计要求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改进的。03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关键在原材料混凝土公司需向甲方、监理方甚至监督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妥当?如果不妥,应该怎么做才能保障混凝土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李彦昌指出,监督站要配合比计算书等资料,这个现象很奇怪。现在监督站要、监理要、施工方也要,为什么?搅拌站没有向上游的水泥厂要过计算书,没有跟上游的外加剂厂要过计算书,他们的配方也没有给过搅拌站,那么,搅拌站为什么要给下游施工方、监督站提供配合比计算书等材料呢?为什么要让搅拌站的任何一步都处于各方的监控之下呢?现在搅拌站要搞技术创新,如果都把配合比拿出来,大家都知道了,也就谈不上什么技术创新了。应该说混凝土配合比是搅拌站的关键技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护起来,是保密的。 其实,不管什么行业,都有问题,问题的根源不是什么规范,什么有关部门,这些都是表象,根源就是人的素质、价值观、信仰。比如说,搅拌站把配合比提供过来,一看没问题了,照这个做就可以了,有些人就没有责任了。因此,说到底,提供配合比这一事,其实就是人在推脱责任。如果配合比没问题,那么即使出了问题也与有关部门无关,是你采用了阴阳配合比。冷发光提到,配合比是谁在用?是监理在用,还是搅拌站在用?这个问题不用讨论,肯定是搅拌站在用。监理方面也要配合比,那是监管体制出了问题,跟配合比本身没有关系。如何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问题?谁去保证?拿什么保证?环环错、盘盘错,原材料这环无法保证又怎么保证质量?其他行业其他产品也一样,都不允许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标准是人定的,事情是人做的,定标准时的人都是好人好思想,等到做事了就。。。如何监管混凝土质量?李彦昌建议,现在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原材料不合格带来的。前不久北京市进行了搅拌站评估,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评估原材料抽检打分,以前原材料抽检都是99%合格。在这次抽检中,80%~90%的原材料都不合格,这与以前的抽检结果形成了强烈反差。政府应该管两头,不允许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允许出不合格产品,中间过程可以不用进行过细监管。原材料不合格固然不行,但是现在涉及到原材料的一些指标也需要够合理、够人性。标准中如果要用性能指标来约束原材料,一定要把性能说清楚,现场可以检验,搅拌站可以检验,竣工完成后可验收检验,这样才行。现在,虽然原材料有个别的不合格项目,但是混凝土强度指标够了就可以使用,没有其他性能指标进一步约束。我们一直追求大流动度、大坍落度,任何事情都不能运动式的激进。现在混凝土出现的许多问题,就是这样来的。本来混凝土泵送施工是一项技术革命,但恰恰很多问题是我们过分追求大流动性所导致的,事与愿违。另一个原因就是原材料,原材料有些性能可以适度放宽,比如砂石颗粒级配,这是可以调整的。而一些性能指标必须严格执行,比如砂含泥,这关系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要从原材料入手,从新式装备入手,回到原来的低坍落度混凝土的思路和方向上去。混凝土公司提供的配合比很大程度上是“做资料”,没有实际意义。混凝土品质受原材料品质影响极大,原材料质量微小的波动,足以导致混凝土质量产生巨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那么如何做好混凝土?1、建立质量控制的全员参与机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活动,不是某个部门或每个人的事,作为混凝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从全局上把控,有全局意识、过程意识。试验室虽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但仅仅依靠试验室来实现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控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的再完美,也需要交付给主机操作员生产才能实现最,如果生产控制不好,一样对混凝土质量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要想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必须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1)员工质量意识的培养混凝土企业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都要从思想上认识本职工作对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影响,要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企业员工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能“这样没关系”、“这样差不多”、“差不多就算了”。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对混凝土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混凝土运输及浇筑过程具有严禁的态度,敢于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行为说“不”,及时制止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不良行为。管理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员工,形成“人人为质量,控制靠大家”(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商品混凝土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涵盖从原材料进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生产——运输——泵送——施工——养护的各个环节,并做到明确管理,责任具体到人,人人头上有指标。2、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点2.1 原材料的选择、进厂及使用(1)原材料的选择原则树立“质量≥稳定>价格”原则,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选用上首先要做到质量第一,是原则,也是底线。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要筛选出原材料质量稳定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的伙伴,洽谈合适的供货价格。对于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供应商直接中止合同。(2)试验室控制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只有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才有可能生产出质量优良的混凝土。原材料进厂验收时原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试验室材料检测人员要从材料进厂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在原材料质量把控上要做到试验室“一票否决制”,试验人员决定原材料是否接收,如何存放,公司任何人员不得干涉,充分尊重试验人员的意见。在原材料验收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有管理者说,“这种原材料也差不多,最近原材料紧张,不好拉”,如果作为管理者这样说,检测人员如何控制原材料质量。一个混凝土企业质量控制的好坏,去砂石厂看看就基本了解了。(3)做试验人员的坚强后盾在原材料验收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试验人员和供应商意见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发生争吵等现象。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做试验检测人员的坚强后盾,积极处理相关问题。在把控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对原材料供应者进行说服教育,对于不听劝阻的供应商,停止供应合作。做检测人员的坚强后盾,让检测人员放开手脚控制原材料质量。如果管理人员在原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不能为员工撑腰,何谈员工有能力、有力度控制材料质量。2.2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1)确保计量系统精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再好,也需要生产才能实现,搅拌设备计量系统的精准度是实现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企业应定期组织人员校称检定,除此之外再生产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称的动态称量的稳定性。公司设备维修人员应注意设备的保养检修,注意巡查气压对计量系统的影响、阀门开关大小对计量系统的影响等。(2)配合比输入双签制度配合比输入正确与否当然是生产质量的关键,从客户提出供货需求(《订货单》——信息准确,客户签字)→生产任务的下达(《生产任务通知单》——主任核对)→生产配合比的确认(《配合比通知单》——机操核对)→配合比的输入生产(配合比双签),每一个生产过程都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容忽视。(3)提高机操员的操作水平和对混凝土出机质量的控制。2.3 出厂检测及运输、泵送管理(1)出厂检测出厂检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按照规范对混凝土进行出厂检验,对混凝土拌合物土和易性、坍落度、容重检测,并成型试块。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把问题消除在出厂前,确保出厂混凝土符合施工要求。(2)运输混凝土运输车在装料前,反转搅拌站确保罐车内没有积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3~5转/min,防止混凝土离析分层,卸料前快速旋转90s。调度人员及时与工地沟通,确保工地不积压车辆,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遇到突发情况,调度人员及时与工地及本公司相关人员沟通,协调解决。(3)泵送施工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润泵砂浆不应浇筑到工程部位。泵送时要按施工工艺控制好泵送的速度、布料的均匀性、浇筑的厚度,便于施工工人振捣。使用地泵泵送施工时,布管、接管应该尽量以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向下布管时需注意水平管的长度,厂地受限时可考虑在下坡位置增加两个90度的大弯头,接管时必须使用密封圈,确保管道不漏气、漏浆。3、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很多混凝土企业认为混凝土质量培训就是对试验人员的培训与其他部门人员无关,这就造成混凝土出了质量问题就是试验室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很多质量问题的发生,不是因为试验人员的问题,而是公司其他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混凝土企业的培训应针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组织不同内容的培训。如对操作人员要培训,混凝土生产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销售人员应培训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客户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合同签订和执行中应注意哪些;对生产调度人员应培训一些混凝土的基本知识,便于与施工单位沟通,让施工单位感觉企业工作人员很专业。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本着“以预防为主的事前控制和以过程控制的事中控制为关键,以检查把关的事后控制为补充”的原则,因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是在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
2023-01-26 10:31:55查看详情>> -
关乎水泥!又一批重要国标发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本批发布的国家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信息技术、消费品、绿色发展、装备材料、道路车辆、安全生产、公共服务等领域。 其中,在装备材料领域,钢渣硅酸盐水泥标准,使得每生产1吨钢渣矿渣硅酸盐水泥减排量可达58%,有助于水泥行业和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生产。 在信息技术领域,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标准,规范了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及其提供者相关技术要求,将有效防范和降低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风险,提升我国网络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助力相关产品的认证检测。政府网站网页电子文件标准,为政府网站网页提供了元数据、系统建设有关技术要求,落实了国家电子文件管理有关部署,将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网页的技术水平。 在食品消费品领域,家用燃气具、吸油烟机、实木复合地板等标准,对产品使用体验的性能进行了优化,满足行业技术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加快消费恢复步伐,提振消费信心。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充电器及集中充电设施标准,针对目前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引发燃烧火灾事故的现状,对充电器在防火阻燃、热失控、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切实保障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及其周围人与环境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种业振兴领域,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系列标准,有助于对猕猴桃属等13个植物属(种)的DUS测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规范,进一步激发我国猕猴桃属等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及商业化应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在绿色发展领域,环境意识设计标准,提出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等优化设计,促进我国实现低碳化高质量发展。能效能耗系列标准,可有效提升能效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采矿沉陷区生态修复标准,规范了采矿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有利于提高沉陷区生态修复效果和维持修复效果的长久性,助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煤矿矿井水利用标准,将进一步加大非常规水源的替代,提高煤矿矿井水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助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在装备材料领域,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将在规范精密测量市场,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消除贸易壁垒,提高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防止儿童开启包装标准,将有效避免儿童由于开启包装或误食而造成的意外伤害,降低潜在危险,为婴幼儿生命健康安全筑起防护伞。钢渣硅酸盐水泥标准,使得每生产1吨钢渣矿渣硅酸盐水泥减排量可达58%,有助于水泥行业和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生产。 在道路车辆领域,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系列标准,提出了电控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功能安全要求,可有效避免车辆电控系统由于电子电气系统的随机硬件失效和系统性失效而导致车辆失控、人员伤亡等事故风险。旅居车辆标准,明确旅居车辆(俗称房车)居住用电气系统安全通用要求,为节假日期间选择房车出游的家庭提供安全保障。 在安全生产领域,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和化工园区开发建设标准,对加强危险化学品的仓库仓储安全管理,推动化工园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环境集中治理、固危废集中处理、事故应急响应以及数字化和智慧化园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化学储能电站标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可有效保障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电网运行标准,是一项以综合技术手段维护和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管理型标准,为新形势下我国电网安全运行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社会工作领域,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对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术语和服务通用要求作出规范,可有效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促进儿童福利机构在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此外,在医用电器设备、个体防护、标准化基础、实验动物等领域也发布了多项国家标准。
2023-01-26 10:27:47查看详情>> -
河南水泥市场:2023年挑战依旧 “价格战”已成“选择项”
2022年,受房地产行业下行以及疫情多点散发、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水泥需求明显下滑。1-12月全国水泥产量21.18亿吨,同比下滑10.8%,不仅创下近年来最大跌幅,总量更是刷新11年新低。在严峻的市场态势面前,河南水泥行业也难独善其身。需求下滑严重 市场行情陷入“泥潭”虽然从统计局数据来看,前11月河南水泥产量略有增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河南水泥市场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已经久陷“泥潭”。“2022年河南水泥需求下滑非常明显,负增长是肯定的,”河南当地某区域龙头企业向中国水泥网表示。据其了解,郑州周边各大水泥企业中,仅个别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水泥产量降幅较小,大约在10%以内,除此以外多数企业2022年水泥产量降幅都超过15%,部分企业甚至接近30%。河南当地行业人士表示,整体来看,2022年河南全省水泥产量下滑至少15%。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河南水泥市场在需求端极度依赖房地产行业,例如在核心市场郑州区域,地产行业带来的水泥需求占据整体水泥需求的50%左右。豫西某水泥企业也表示:“房地产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在我们厂,房地产需求占总需求的60%”。前些年,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河南水泥需求一度保持高位。中国水泥网大数据显示,2016年以后,河南水泥产量经历了短期下滑之后,一直保持在1.1亿吨左右。不过,今年由于房地产行业态势明显下滑,水泥需求受到严重冲击。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1月河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6305.75亿元,同比下降11.2%,较全国平均水平扩大1.4个百分点。同时,从分省数据来看,前11月全国11个省市水泥产量降幅超15%,其中贵州降31.85%;房屋新开工面积8419.84万平方米,下降33.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08.31万平方米,下降33.8%。受需求下滑影响,2022年河南水泥市场行情长期处于低迷态势。中国水泥网大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水泥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截止到12月31日,河南水泥价格较同期下跌170元/吨。2022年,在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传统旺季,河南水泥价格都曾尝试上调,但是由于需求支撑不足,往往刚刚上调不久,水泥价格就跌回涨价前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地区,交通运输便利,过去长期受外来水泥冲击,但是在2022年,外来水泥进入量大幅减少。豫西某水泥企业表示,“在往年,外来水泥对豫西和郑州区域市场冲击较大,特别是礼泉海螺长期往河南市场输出水泥,但是今年力度明显大幅降低,主要原因就是河南水泥价格太低,外来水泥缺少市场空间”。2023年市场挑战依旧 “价格战”已经成为“选择项”“今天难,明天更难,未来一定美好”,登封地区某水泥企业告诉中国水泥网,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持续下滑背景下,河南水泥行业要有过一段时间苦日子的“觉悟”。河南不少水泥企业均表示,2022年河南水泥需求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可谓板上钉钉,不过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2023年,河南水泥市场面临的压力依旧巨大。房地产方面,虽然2022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层面利好不断,但是政策导向几乎都集中在保交楼、稳楼市方面,新开工量短期难有提升,而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存量项目对需求的拉动力相当有限,新项目才是带动需求的关键。基建方面,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中指出,力争2023年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对此,河南当地水泥企业表示,一方面基建项目从立项到落地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水泥需求的拉动缺乏爆发力;另一方面基建还面临着资金到位情况的制约,因此基建对河南水泥需求的影响更多是表现在托底,难以对冲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郑州某水泥企业指出,“基建对水泥需求拉动有限,主要靠房地产,2023年预计下半年随着基建项目的落地,水泥需求会有所抬头,不过力度大小难以预料”。另一为河南水泥行业人士则指出,2023年河南水泥需求态势依旧严峻。受低迷的市场需求影响,包括错峰生产在内的供给侧措施能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部分水泥企业已经将“价格战”作为了选择项。该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的河南水泥市场压力极大,在不能勉力维持市场态势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一轮市场竞争,淘汰部分产能,河南水泥市场才能迎来新生。
2023-01-26 10:27:05查看详情>> -
房地产新开工不容乐观 水泥需求端的冲击或刚刚开始
水泥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发展态势与宏观经济及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密切相关。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时候,伴随着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泥需求快速增长,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步建立和发展。特别是98年房改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正式建立,并迎来了高速发展的20多年十年。2000年是我国第一年统计房地产投资总额,当年数额是4984亿,到2021年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增长至14.76万亿,增长近30倍。水泥产量方面,2000年全国水泥产量5.97亿吨,至23.63亿吨,增长3倍有余。作为拉动水泥需求的“三驾马车”之一,房地产行业过去20多年时间的繁荣,有力的支撑了国内水泥市场需求,其市场占比达到35%左右。近年来,在部分区域水泥市场,房地产带来的水泥需求甚至占比达到50%左右。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房地产的繁荣为水泥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随着房地产投资的下滑,水泥需求也将不可避免的步入下行通道。房地产行业在低谷中挣扎徘徊的一年2022年,房地产行业真正迎来的寒冬。在“房住不炒”的整体基调下,金融政策加码叠加疫情反复,中长期住房需求动能减弱、市场信心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房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房地产投资方面,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94016亿元,下降9.2%。新开工方面,2022年1-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11632万平方米,下降38.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1734万平方米,下降39.5%。单月新开工面积自4月起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超35%。11月新开工面积环比下降,绝对规模处2022年以来月度最低水平。销售方面,根据统计局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2%。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下降26.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4%。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0%。11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降幅仍超20%,房地产市场销售未出现明显好转。2019年以来100个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度成交面积走势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2022年1-11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近四成,绝对规模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据初步统计,2022年1-11月,100个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约30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8%。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涨幅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06%,较2021年同期收窄2.40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上半年二手房价呈横盘态势,下半年房价下行趋势明显,月度环比跌幅持续扩大。2022年1-11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0.55%。与此同时,2022年以来房企到位资金同比持续下降,1-11月各项资金来源同比均下降。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36313亿元,同比下降25.7%。其中,国内贷款15823亿元,下降26.9%;利用外资66亿元,下降26.6%;自筹资金48994亿元,下降17.5%;定金及预收款44601亿元,下降33.6%;个人按揭贷款21870亿元,下降26.2%。按照克而瑞的预计,2022年最终销售能过千亿的房企应该只有20家。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时为6个,2016年增至11个,到了2018年,在2017年16个的基础上再次翻番,一跃增至29个。一直到2020年千亿房企的数量增至历史顶点,2021年千亿房企数量与2020年持平,为43家。而今年的数量预计将“腰斩”。土地出让方面,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房企资金承压影响,政府推地及房企拿地意愿均不足,全国300城住宅用地供求两端均缩量明显。2022年1-11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37.6%、36.4%,绝对规模均处近十年同期最低水平。2022年1-11月,各线城市住宅用地推出面积同比降幅在四成左右,二线城市降幅近五成。成交方面,1-11月,22城集中供地共成交1.3亿平方米(其中三批次已成交19城),较2021年下降52.8%,土地出让金1.6万亿元,较2021年全年下降39.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水泥市场持续低迷作为一种刚性去求的大宗工业产品,水泥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房地产行业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十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与水泥需求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在房地产行业大发展期,为水泥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态势的下行,水泥需求也受到明显的影响。产量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水泥产量19172万吨,同比下降4.7%;1-11月份,水泥产量195010万吨,同比下降10.8%,创下历史新低。另外,从中国水泥网对全国各区域水泥市场调研情况来看,多数地区今年水泥需求跌幅超过15%,部分地区甚至达到30%。受需求下滑影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突出,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2022年初,由于对需求下滑缺少足够的预期,加之市场持续低迷,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国内部分热门市场甚至爆发价格战。进入下半年旺季以后,虽然各地水泥企业不断发布涨价通知,但是实际落实情况不佳。以河南为例,下半年以来,经历了多轮价格上调,幅度基本在50-60元/吨,但基本在发布涨价后不久便跌回原有水平。当地企业表示,市场需求严重下滑是关键。郑州周边多家水泥企业表示,今年水泥需求下滑幅度超过20%。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来看,虽然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有小幅回升,但整体呈现下行态势。截止到12月中旬,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下跌43.32点,全国行情整体呈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态势。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震荡下行由于价格下行,加之能源成本上涨,水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降低。水泥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出青松建化、四川双马等个别企业以外,绝大多数水泥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福建水泥前三季度利润同比跌幅更是达到183.37%。海螺水泥作为行业“吸金王”前三集净利润同样同比下滑44.53%。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预计,由于需求下滑,市场行情低迷,加之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今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将跌至700-800亿元,较2021年的1694亿,同比下跌超过50%。新开工不容乐观 水泥需求端的冲击才刚刚开始2022年第四季度,为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国家层面先后出台重磅政策措施。特别是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金融十六条”)正式发布。《通知》包括6方面16条金融举措,要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政策信号明确之后,金融机构立马加大对优质房地产企业的授信动作,六大行纷纷出手输血。仅仅过了一天,到11月24日,房企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授信及发债额度已近万亿元。不过,无论是“金融十六条”还是其他房地产政策,核心仍然立足于“保交楼”、稳发展,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保交楼”政策持续发力下,竣工面积有望逐渐改善,进而对开发投资形成支撑,但对于房地产明年新开工量的影响有限。一方面新开工受销售端恢复节奏制约,另一方面,近两年土地大规模缩量、企业资金压力大、可售库存规模较高等因素亦拖累新开工规模。2023房地产投资恐继续回落。另外,从拿地情况莱来看,2022 年 1-11 月,TOP100 企业拿地总额 11621 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 50.5%,降幅比上月扩大 0.3 个百分点。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 1-11 月,长三角 TOP10 企业拿地金额 2418 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领跑全国。房企拿地是房屋新开工较好的领先指标,而水泥需求处于房地产开发的前周期,短期内受到新开工面积的直接影响(通常开发商在拿地后6个月内新开工)从1-11月TOP100 企业拿地总额来看,50.6%的跌幅显然为接下来水泥需求的提振埋下阴影。未来鉴于房地产行投资的回落,水泥需求将持续承压,加上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紧张。整体来看,来自需求端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水泥企业如何处理好供需矛盾,决定了2023年行业态势能否回暖。
2023-01-26 10:25:26查看详情>> -
房地产新开工不容乐观 水泥需求端的冲击或刚刚开始
水泥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发展态势与宏观经济及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密切相关。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时候,伴随着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泥需求快速增长,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步建立和发展。特别是98年房改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正式建立,并迎来了高速发展的20多年十年。2000年是我国第一年统计房地产投资总额,当年数额是4984亿,到2021年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增长至14.76万亿,增长近30倍。水泥产量方面,2000年全国水泥产量5.97亿吨,至23.63亿吨,增长3倍有余。作为拉动水泥需求的“三驾马车”之一,房地产行业过去20多年时间的繁荣,有力的支撑了国内水泥市场需求,其市场占比达到35%左右。近年来,在部分区域水泥市场,房地产带来的水泥需求甚至占比达到50%左右。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房地产的繁荣为水泥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随着房地产投资的下滑,水泥需求也将不可避免的步入下行通道。房地产行业在低谷中挣扎徘徊的一年2022年,房地产行业真正迎来的寒冬。在“房住不炒”的整体基调下,金融政策加码叠加疫情反复,中长期住房需求动能减弱、市场信心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房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房地产投资方面,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94016亿元,下降9.2%。新开工方面,2022年1-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11632万平方米,下降38.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1734万平方米,下降39.5%。单月新开工面积自4月起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超35%。11月新开工面积环比下降,绝对规模处2022年以来月度最低水平。销售方面,根据统计局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2%。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下降26.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4%。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0%。11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降幅仍超20%,房地产市场销售未出现明显好转。2019年以来100个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度成交面积走势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2022年1-11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近四成,绝对规模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据初步统计,2022年1-11月,100个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约30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8%。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涨幅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06%,较2021年同期收窄2.40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上半年二手房价呈横盘态势,下半年房价下行趋势明显,月度环比跌幅持续扩大。2022年1-11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0.55%。与此同时,2022年以来房企到位资金同比持续下降,1-11月各项资金来源同比均下降。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36313亿元,同比下降25.7%。其中,国内贷款15823亿元,下降26.9%;利用外资66亿元,下降26.6%;自筹资金48994亿元,下降17.5%;定金及预收款44601亿元,下降33.6%;个人按揭贷款21870亿元,下降26.2%。按照克而瑞的预计,2022年最终销售能过千亿的房企应该只有20家。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时为6个,2016年增至11个,到了2018年,在2017年16个的基础上再次翻番,一跃增至29个。一直到2020年千亿房企的数量增至历史顶点,2021年千亿房企数量与2020年持平,为43家。而今年的数量预计将“腰斩”。土地出让方面,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房企资金承压影响,政府推地及房企拿地意愿均不足,全国300城住宅用地供求两端均缩量明显。2022年1-11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37.6%、36.4%,绝对规模均处近十年同期最低水平。2022年1-11月,各线城市住宅用地推出面积同比降幅在四成左右,二线城市降幅近五成。成交方面,1-11月,22城集中供地共成交1.3亿平方米(其中三批次已成交19城),较2021年下降52.8%,土地出让金1.6万亿元,较2021年全年下降39.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水泥市场持续低迷作为一种刚性去求的大宗工业产品,水泥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房地产行业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十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与水泥需求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在房地产行业大发展期,为水泥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态势的下行,水泥需求也受到明显的影响。产量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水泥产量19172万吨,同比下降4.7%;1-11月份,水泥产量195010万吨,同比下降10.8%,创下历史新低。另外,从中国水泥网对全国各区域水泥市场调研情况来看,多数地区今年水泥需求跌幅超过15%,部分地区甚至达到30%。受需求下滑影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突出,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2022年初,由于对需求下滑缺少足够的预期,加之市场持续低迷,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国内部分热门市场甚至爆发价格战。进入下半年旺季以后,虽然各地水泥企业不断发布涨价通知,但是实际落实情况不佳。以河南为例,下半年以来,经历了多轮价格上调,幅度基本在50-60元/吨,但基本在发布涨价后不久便跌回原有水平。当地企业表示,市场需求严重下滑是关键。郑州周边多家水泥企业表示,今年水泥需求下滑幅度超过20%。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来看,虽然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有小幅回升,但整体呈现下行态势。截止到12月中旬,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下跌43.32点,全国行情整体呈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态势。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震荡下行由于价格下行,加之能源成本上涨,水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降低。水泥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出青松建化、四川双马等个别企业以外,绝大多数水泥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福建水泥前三季度利润同比跌幅更是达到183.37%。海螺水泥作为行业“吸金王”前三集净利润同样同比下滑44.53%。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预计,由于需求下滑,市场行情低迷,加之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今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将跌至700-800亿元,较2021年的1694亿,同比下跌超过50%。新开工不容乐观 水泥需求端的冲击才刚刚开始2022年第四季度,为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国家层面先后出台重磅政策措施。特别是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金融十六条”)正式发布。《通知》包括6方面16条金融举措,要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政策信号明确之后,金融机构立马加大对优质房地产企业的授信动作,六大行纷纷出手输血。仅仅过了一天,到11月24日,房企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授信及发债额度已近万亿元。不过,无论是“金融十六条”还是其他房地产政策,核心仍然立足于“保交楼”、稳发展,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保交楼”政策持续发力下,竣工面积有望逐渐改善,进而对开发投资形成支撑,但对于房地产明年新开工量的影响有限。一方面新开工受销售端恢复节奏制约,另一方面,近两年土地大规模缩量、企业资金压力大、可售库存规模较高等因素亦拖累新开工规模。2023房地产投资恐继续回落。另外,从拿地情况莱来看,2022 年 1-11 月,TOP100 企业拿地总额 11621 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 50.5%,降幅比上月扩大 0.3 个百分点。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 1-11 月,长三角 TOP10 企业拿地金额 2418 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领跑全国。房企拿地是房屋新开工较好的领先指标,而水泥需求处于房地产开发的前周期,短期内受到新开工面积的直接影响(通常开发商在拿地后6个月内新开工)从1-11月TOP100 企业拿地总额来看,50.6%的跌幅显然为接下来水泥需求的提振埋下阴影。未来鉴于房地产行投资的回落,水泥需求将持续承压,加上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紧张。整体来看,来自需求端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水泥企业如何处理好供需矛盾,决定了2023年行业态势能否回暖。
2023-01-26 10:25:26查看详情>> -
【前沿技术】成本可低于同类混凝土 25%以上!以粉煤灰, 赤泥等工业固废物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环保混凝土技术项目介绍
1. 概述混凝土作为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人工材料,由水泥,水,石子,沙子,和少量添加剂制成。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材料,全球每年水泥产量达到46亿吨,而中国就贡献了其中一半以上。水泥生产需要燃烧分解碳酸钙等矿物,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过程:每生产一吨水泥就会排放一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每年水泥生产所排放的40多亿吨温室气体占全球人类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6-8% ,相当于6亿辆汽车(中国,美国,和欧洲所有汽车总量)一年排放量的总和。寻找水泥的清洁替代物是一个世界难题。与此同时,粉煤灰,铁矿粉, 赤泥等大宗固废物造成了大量的堆积与环境污染(粉煤灰是燃煤发电产生的废物,铁矿粉是钢铁生产产生的废物,而赤泥是铝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全球每年产生粉煤灰4.5亿吨,铁矿粉3亿多吨,赤泥1.5亿吨。由于很低的利用率,全球现有多达几十亿吨的粉煤灰,铁矿粉,赤泥被堆放掩埋。 本技术通过使用简单易生产的添加剂,激发粉煤灰,铁矿粉,赤泥中的活性成分,达到了用粉煤灰等固废物完全替代水泥生产商品混凝土以及其他水泥产品的效果。2. 本技术主要特点与优点以粉煤灰等替代水泥生产混凝土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由于强度低,价格高,需要高温养护,凝结时间难以控制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大量的使用。本技术研发者通过多年研究,攻克了以上难题,使本技术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并在中国与美国研制的粉煤灰混凝土大试量产中取得了成功。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有:1)环保减排:混凝土碳足迹减少86%;2)成本低于同类混凝土 25%以上;3)不需要水泥, 常温养护;4)抗压强度比同类混凝土增加25%以上;5)塌落度,凝结时间,收缩,徐变等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类似甚至优于普通混凝土;6)各项耐久性测试与安全测试均满足中国与和同类产品国际标准。粉煤灰/赤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各项性能对比图3. 本技术主要用途本技术可用于商品混凝土及任何水泥产品,包括但不限于:1)商品混凝土2)预制混凝土3)粉煤灰砌块,墙板,砖等4. 结论粉煤灰,铁矿粉, 赤泥替代水泥技术在环保建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比普通混凝土,以赤泥粉煤灰取代水泥的地聚物混凝土具有以下优势:1)粉煤灰,矿粉,赤泥等固废物可完全替代水泥;2)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强度优异,3)节省了水泥的成本;4)处理了粉煤灰,矿粉, 赤泥等大宗固废;5)添加剂价格与普通混凝土添加剂价格类似;6)粉煤灰,赤泥混凝土在性能,价格,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明显。
2023-01-26 10:21:37查看详情>> -
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作为生产水泥、熟料的绿色物料,阳新娲石水泥等8家水泥企业成全国典型!发改委等十部门给水泥行业出台新规定!
近日,湖北省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消息,黄石市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56个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之一。同时,筛选出华新水泥(大冶)公司、大冶尖峰水泥有限公司、黄石成美建材有限公司、华新水泥(黄石)公司、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阳新三磊水泥有限公司、华新水泥(阳新)公司、四棵水泥厂等8家水泥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加强质量管理,合理使用原料和燃料、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废弃物,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产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产品性能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使用时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要求加快燃料原材料清洁替代,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改造。针对水泥行业提出具体要求:推动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料;推广水泥窑高能效低氮预热预分解先进烧成等技术;完成8.5亿吨水泥熟料清洁生产改造。相关数据显示,水泥工业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耗行业,占据工业能源消耗的7%,也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行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7%。我国水泥工业2020年碳排放约12.3亿吨,约占建材工业的84.3%,约占全国的13.5%。水泥工业作为碳排放大户,难度高任务重,要想实现双碳目标,水泥企业节能降碳迫在眉睫。此次入选首批清洁生产试点的8家企业,都早已步入节能降碳之路,采用包括替代燃料、水泥窑协同处置、余热发电、改造粉磨工艺、采用新型节能装备、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改造,成为全国水泥行业践行“双碳”之路的领先者。华新水泥(阳新)公司集熟料和水泥生产、余热发电、环保协同处置于一体,入选工信部国家级第五批“绿色工厂”名单。公司投入“真金白银”,实施RDF环保处置工程、厂区收尘系统改造、雨污分离项目、水泥磨隔音降噪治理、水泥窑旁路放风等大型环保项目治理,并持续通过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及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替代原燃料技术的利用,在节能、减排、节水、节材、降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华新水泥(黄石)公司的万吨线在先进工艺和装备的基础上,搭建出一套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先进控制系统HIAC,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环保协同处置时的工况稳定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燃煤替代率与质量稳定性。新系统使得煤的替代率最高达38.3%,全年将再减碳6万余吨,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认定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冶尖峰水泥目前建有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一座9M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拥有石灰石矿、砂页岩矿3个自备矿山。其中金山石灰石矿,于2020年进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近年来,大冶尖峰水泥围绕国家能耗“双控”和“双碳”政策,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一系列技改:包括引入先进的辊压机终粉磨系统替代原有管磨系统;购置新型节能设备提升水泥磨台时产,降低工序电耗;运用第四代篦冷机替代原有熟料冷却系统;生料选粉系统降阻扩容,有效降低了电耗;实施精准脱硝,应用业内先进设备如磁悬浮风机等。阳新娲石水泥采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技术,对收尘、污染源点实行全封闭式生产,生产线碳排放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厂区内绿化率达30%以上,被工信部等6部委评为绿色工厂、花园式工厂。在娲石水泥生产车间,大量工业废渣、电炉渣废弃物、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被作为生产水泥、熟料的绿色物料,既解决了固废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减少了天然原材料的消耗。同时,娲石集团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理,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碳排放强度居湖北省水泥行业领先水平。黄石成美建材公司建成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通过采集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电、水、蒸汽等各类能源的能耗和排放数据,监控和分析企业在各重点用能工序和用能设备的用能状态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建立企业内部用能考核机制,从而协助企业改善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最终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和节能降耗的目标。水泥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升级改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助推全行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水泥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机会和潜力巨大,水泥企业必须抓住重要时机,尽快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3-01-26 10:20:38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