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老板须知:中小企业政策
发布时间:2023-02-01   浏览:685次

各位学员朋友,大家好,本课时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下知识:【小微企业老板须知:中小企业政策】。



一、中小企业政策的指导思想



中小企业政策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中小企业能够广泛吸纳就业、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几乎被所有的发达国家所重视。但是,无论是在人才数量、市场份额还是资本供应方面,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发展保护和扶持弱势的中小企业,几乎成为所有国家制定中小企业政策的指导思想。



日本《企业基本法》的指导思想是如何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生产效率,鼓励其独立经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协调社会经济顺利发展”。在实践中,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专门的管理机构,落实政府有关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以保护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进而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



强调市场竞争



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如何增强市场的活力,即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如何防止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是中小企业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自由经济时期,美国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排斥,任其自由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之后,由于垄断的产生,加之经济危机的发生,中小企业大批倒闭,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美国开始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与保护。1936年制定的《罗宾逊·伯托曼法》,就是建立在“反垄断法”的基础上,强调促进和维护自由竞争,保护中小企业发展。



政策公平性



如前所述,企业按规模可以划分为大企业、中坚企业、中小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这四种类型的企业在市场中抵抗风险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小,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弱。为了体现政策的公平性,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



例如,在日本的公司法律体系中,为了使小规模企业能够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特别制定了《小规模企业共济法》、《零售商业调整特别法》。其目的,一方面是使这些能力最弱的企业能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保证整个政策的公平性。除此之外,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也存在着差距。因此,日本也制定了有利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特别法律。例如,《煤炭产地中小企业信用保障的特殊处置法》等等。由于政策考虑到公平性原则,有效地促进了特殊行业、特殊领域的中小企业发展。



政策可操作性



政策操作性强,主要体现在法律、政策的时效性,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发展阶段以及特殊的环境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资金、人才、经营环境、税收政策等多方面,以及各种政策的衔接、配套。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政策的可操作性。



例如,日本中小企业的法律三年左右就需要修改一次,一是把一部分临时性政策提升到法律的地位;二是对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不强的条款加以修正;三是对已经不适用、过时的加以去除。日本的《企业现代化促进法》是一部如何使中小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含量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法律,该法律就中小企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贷款期限、利润、偿还期限、保证人、违约金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从而保证了该法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与形势发展相适应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也是不断发生转移的,其目的就是在保护、扶持的基础上,如何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从日本中小企业政策发展阶段看,可以划分四个阶段:一是“保护性”阶段;二是“现代化”阶段;三是“技术化”阶段;四是“国际化”阶段。以“保护性”阶段为例。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进入恢复时期,由于中小企业在此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政府设立了永久性的组织——中小企业厅,对保护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出台了相关法律,以保护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例如,1948年出台的中小企业诊断制度、1950年颁布的《防止不正当竞争法》、1953年制定《企业稳定法》等都是出于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来考虑的。



政策体系的完整性



从日本中小企业政策形成过程看,经历了多次的修改、调整和补充,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上。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全方位构建政策体系,即日本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是由《企业基本法》、结构改革的支援对策、金融及信用补充对策、现代化对策、组织化对策等共16个部分所构成,同时也表现在具体的对策上,例如,企业现代化政策包括设备现代化政策、技术现代化政策、经营管理现代化政策和促进企业联合的现代化政策。如果用一句成语来形容日本中小企业政策体系,那就是“枝繁叶茂”。



二、中小企业政策的理念、手段和实施机构



1.中小企业政策的理念



基本理念,是制定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思想。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理念也是不同的。



(1)美国



中小企业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采取的是自由放任政策,不扶持也不排斥;30年代以后,则是采取扶持与保护政策;5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决定设立小企业管理局,把保护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90年代以后,则把发展风险企业作为美国面向21世纪的重点目标。



(2)德国



中小企业政策是把鼓励创办新企业作为重要目标,他们认为,竞争是维持经济繁荣的最有效工具。只有市场上有了足够数量的企业,竞争才有可能公平、公正地进行下去。



(3)意大利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小企业采取普遍的扶持政策,凡是中小企业,不管进行哪一类的投资,都能够获得优惠的贴息贷款;70年代以后,则把扶持的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企业现代化和解决地区间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80年代以后,把扶持的重点放在扩大出口和发展风险企业上。



(4)日本



中小企业的政策理念分为总体和具体两方面。从总体来看,在其《企业基本法》中明确提出三点:一是纠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二是努力培养自我发展、独立经营的能力;三是努力纠正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使从业人员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从具体来看,每一阶段也是不同的。在90年代“泡沫经济”发生以后,则把振兴中小企业和发展风险企业作为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所以,90年代也是中小企业政策出台最多的时期(1995年之前)。



(5)我国



对于中小企业问题,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期是采取类似于意大利的做法。为了发展私营经济,不管进行哪一方向的投资,也不管是否具有还贷能力,只要是提出贷款,银行就大量发放贷款。后来,我国又把乡镇企业作为扶持的重点,经济政策也不断向乡镇企业倾斜。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则把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放在公平上,致力于使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政策理念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按照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方面:



(1)保护弱小,扩大就业,支持创办新企业;



(2)反对垄断,公平竞争,改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 (3)调整结构,鼓励联合,提高企业现代化;



(4)进入市场,政府采购,增加发展机遇;



(5)科学管理,减轻负担,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



(6)扩大出口,鼓励创新,大力发展风险企业。



2.政策手段



政策手段,是中小企业政策实施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政策手段主要有:



融资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政府或民间的金融机构以及各事业团体,以低利息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资金。



补助金



对于特定的中小企业以及发展特定项目的中小企业,由政府无偿发放补助金,扶持这类中小企业的发展。



税收待遇



为了减少中小企业发展中税收的负担,对于新创办的企业、风险企业以及对于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有重要意义的中小企业,实行减税或免税政策。



组织化



为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加企业信用等而制定的行业协会制度。



行为规范



为了防止不公平竞争和保护中小企业顺利发展而制定《反垄断法》以及各种社会规范。



例如,节假日是商业活动热烈时期,日本为了扶持中小商业企业,规定在重大节日期间,大型商场必须休业,以把商业机会提供给中小商业企业。除此之外,还规定了一些领域是大企业不能进入的,从而保证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经营指导



成立政府型的支援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无偿提供企业诊断、技术指导、经营指导以及各种信息等。



政府订货



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同样的产品,政府要优先向中小企业进行订货。



3.中小企业政策的机构



完整的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政策顺利贯彻执行提供重要的保障。目前,许多国家都有中小企业专门机构,其中包括:立法机构、管理机构、咨询机构及组织机构等。各种类型的机构职能独立,分工合作,共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立法机构专门负责制定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管理机构是政府具体负责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指导的行政机构,咨询机构是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信息和诊断的机构,组织机构是维护中小企业利益、降低企业风险并共同发展的机构。



三、中小企业政策的体系



为了使中小企业政策得到落实、实施,通过制定法律作为一种保障手段,已被各国所普遍采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已经相当完备。虽然各国的立法模式各不相同,有系统立法式的,有单行立法式的,也有分散立法式的。但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小企业的基本政策;二是中小企业的辅助政策。



1.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政策



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制度,是指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能够维系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包括五个方面:



金融政策



发展资金不足,是任何一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企业的信用不足,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更多的资金,因此,各国在立法和政策制定上,都要考虑如何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金融政策制定的目的,就是要求政府系统的金融机构建立长期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和建立民间的金融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



组织化政策



组织化政策制定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等中小企业团体,有序地、自发地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使其在市场经济中团结起来,尽量降低企业风险。



经营指导政策



制定经营指导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营、技术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普遍存在人才不足问题,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经营水平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因此,就需要政府通过建立有关的组织机构,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开展企业诊断。



信息提供政策



在市场经济不发达时期,信息不足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政府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机构,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市场信息。



政府订货制度



政府订货制度是保障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形式。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政府订货制度。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相同的条件下,政府都优先向中小企业发放订单,为中小企业发展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



2.中小企业发展的辅助政策



中小企业的辅助政策,是指建立在基本制度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出现的而设立的补充制度。



辅助政策大致也包括五个方面:



交易改善的政策



这种制度主要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为了防止可能出现或发生的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而制定的政策。例如,合理的系列交易政策、系列企业的振兴政策、防止支付拖延的政策等。



改善经营基础的政策



这是为了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后劲,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而制定的政策。例如,防止企业破产的政策,保证劳动力供给的政策,促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政策,以及培养企业人才的政策等。



振兴地区经济的政策



这是为了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制定。其中包括地区经营基础振兴政策、信息资源使用政策和商业街改造政策等。



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政策



这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制定的政策。其中包括国际化政策以及应付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政策等。



其他方面的政策



除以上所述政策之外,还包括振兴小规模企业的政策、特种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防止灾害发生的政策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