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验技术系列第一篇——水泥系列试验方法之标准稠度用水量(新标准)
发布时间:2025-03-17   浏览:15次

  对于预拌混凝土企业而言,自原材料进场至混凝土拌合物出厂,混凝土试验检验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也很重要。试验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五类:

  首先,原材料需要做三个方面的试验。一是进场(质量证明文件、材料外观验收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应做“合格性”检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二是对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应用”检验,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检验,其指标应能满足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性能的要求;三是“控制”检验,即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检验,主要用来调整材料用量及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

  其次,应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通过原材料“应用”检验得到的设计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试验(拌合物性能、硬化性能与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及调整确定。

  第三,开盘鉴定。对重新设计的配合比在首次使用时,应以实际生产的混凝土对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的验证试验。

  第四,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根据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如骨料含水率、砂含石率、原材料密度及其它等),经调整后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进行的验证检验。

  第五,出厂检验。根据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在混凝土出厂时,生产企业按批量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硬化性能进行的检验,其性能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

  为方便混凝土技术从业人员学习交流,从本期开始,【预拌混凝土巩建飞工作室】(公众号:YBHNT2014)将陆续推出混凝土试验技术系列文章,供各位读者参考,并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提供些许帮助。

  今天首推的题目是:《水泥系列试验方法之标准稠度用水量(新标准)》。

  水泥系列试验方法之标准稠度用水量(新标准)

  (GB/T 1346-2024)

  1、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方法原理

  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的阻力,采用金属试杆(试杆法)或试锥(试锥法)沉入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试杆或试锥可以停留在规定的平衡位置时,该含水量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该净浆为水泥标准稠度净浆。

  3、术语定义

  3.1、标准稠度:试杆沉入水泥净浆距玻璃底板6mm±1mm时的水泥净浆稠度即为该水泥净浆的标准稠度。

  3.2、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状态时,净浆的拌和用水量所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数。

  4、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基准法(试杆法)

  4.1、试验前的准备

  维卡仪的滑动杆能自由滑动;试模和玻璃底板用湿布擦拭,将试模放在玻璃底板上;

  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基准点(零点);

  水泥净浆搅拌机运转正常。

  4.2、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量取或称取一定量的拌和水(准确至0.5mL或0.5g)到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1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将搅拌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并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并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净浆刮入锅中间——再高速搅拌120s——停机。

  4.3、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步骤

  搅拌结束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立即将拌好的水泥净浆取适量一次性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在净浆与试模内壁之间切移一圈——抬起玻璃板在橡胶垫上轻轻振动不超过5次——在试模上表面约2/3处略倾斜于试模表面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垂直于锯的方向轻抹顶部一次(在锯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不应压实净浆)——迅速将试模和玻璃板一起移到维卡仪底座上(使试杆位于试模表面中心)——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并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且)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

  升起试杆后,将其立即擦拭干净。整个操作应在1min内完成。

  4.4、结果确定

  以试杆沉入水泥净浆距玻璃底板6mm±1mm时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数即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